他乡的童年领跑世界的芬兰教育,不只是
最近一部关于教育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在朋友圈刷屏。知名记者周轶君以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为解决自己对教育的困惑,走进六个国家的课堂、校园、家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切身交流之后,带来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这个纪录片在豆瓣上一举拿下9.2的高分。
这个纪录片不仅是了解世界教育的一个便捷的窗口,更是送给中国教育的一面镜子。
相信看过《他乡的童年》的家长和我一样,肯定被芬兰的教育方式圈粉了。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个纪录片的第二站——芬兰。
提起芬兰,许多人会想到芬兰式距离与冷漠。排队的时候,间隔距离至少要1米,公车上紧挨着的座位是无法忍受的。
但是这个人口只有万的国家,却号称教育最强国。芬兰人甚至敢说:“芬兰最好的学校,就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因为每个学校的质量都一样高。”
当周轶君来到芬兰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01
学习这件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贫富差距在每一个国家都会存在。但在芬兰,贫富差距不会影响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是平等的,无论小孩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还是远在北极圈的罗瓦涅米长大,都能接触到高素质的教师,遵循平衡的课程大纲,使用高质量的教材。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校长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吃免费午餐,他认为,芬兰教育系统的秘密武器是教师培训和已经实行70年的免费午餐。
平等还体现在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打扮。你会看到头发染成绿色或者粉色的老师,也会看到穿着女巫装的学生。
平等意识在芬兰人的思想中是深入骨髓的。如果你问一个九岁的男孩,什么是成功?他觉得,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一样成功的。
02
独立是自由学习的基础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指导,自由选择授课方法。如果一个学生暂时不擅长某个学科,老师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找到他擅长之处。
小学五年级之前没有任何考试,老师只会评估学生如何以个人、搭档和小组为单位学习,以及面对任务时的责任感。如果孩子们认真完成作业,老师甚至会给孩子送“越狱”卡。如果某天他们实在不想写作业,就可以使用这张“越狱”卡,老师不会通知家长——因为小孩要学会,完成作业是自己的责任。
03
学习要回归生活
节目组采访的时候,老师通过现象教学,让三年级的孩子学会“时间、年龄与我自己”。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教育的项目,里面涉及了艺术、数学、生物知识和芬兰语言文学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和年龄,老师带孩子们去老年人康复中心。老师说,将来孩子们会忘记这些数学课、科学课,但是他们会记得学习这个项目时和老人的对话。
甚至有一所学校在森林里,上课的时候,在森林里什么课都可以教。这所小学的老师说孩子们先到老师那里领取色卡,再到森林里寻找与色卡匹配的颜色。另一个任务是寻找气味,在森林里寻找不同的植物,描述他们的气味。用一些形容词卡片去寻找、触摸和感受,能够用这些词汇表达的事物。
孩子不需要准确说出植物的名字,而是用自己的想象力给它们命名,在这里没有正确答案。重要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连结”。生活在森林旁边的孩子,去了解森林。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去了解城市,学习是为了返璞归真,回归生活。
04
没有考试的学习
周轶君在节目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创造性到底是通过教育获得的,还是天生的呢?“愤怒的小鸟”创始人皮特认为,芬兰老师并没有在教,而是孩子们在学习。
比如在节目组参观的课外兴趣班,孩子们在为空难幸存者设计建筑。他们自学如何黏贴不同的材料,学会掌握平衡等知识来完成设计。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欣赏建筑,掌握基本的建筑原理。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现实生活的知识,然后又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没有任何考试,小学三年级没有考试、四年级没有考试,不鼓励竞争,想办法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学习唯一的评价标准也不是你在学科里学到多少知识,而是你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搭档学习、如何分小组学习。
在芬兰很重要的教育是“积极教育”,它的意思是,哪怕一个孩子学不好数学、科学,也不擅长艺术,但他仍然有发现自我的力量。
当然,由于国情存在着差距,芬兰的社会和教育,对我们来说仿佛是一个童话。但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完全可以借鉴芬兰的一些教育方式。
比如学习这件事其实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朵花、一片树叶,可能都藏着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兴趣点,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比如芬兰的妈妈认为,不是带孩子去一下博物馆、报一个美术班,就能培养出孩子的美感,而是你要给予孩子一个可以耳濡目染,一个处处都可以发现美的环境,孩子的美感就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出来了。
比如芬兰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是,孩子通过学习,最终了解自己是谁,发现自我。而自我是在与他人及环境的关系中逐渐成长并形成的。
比如语言学习中,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类似于学母语时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学习环境中,通过观察生活,把语言学习还原于生活场景,不断积累语言,让语言学习就像我们从小学说话一样轻松自然。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千万不能为了学而学,要学会观察、学以致用,让学习回归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