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芬兰为何非要每月白给民众40
与欧洲有关的一切
如果你暂时失业,每个月都能白得欧元(约合元人民币),还会去找份工作吗?在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的芬兰,试点的结果是:“不劳而获”者拿到这笔钱后会更乐观,但再去找工作的人没有明显增加。被称为“圣诞老人故乡”的芬兰也是“欧洲福利改革先锋”。为鼓励和刺激失业者从事更多收入较低的工作或临时性工作,芬兰政府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进行“基本收入试验”。3月8日,在部分试验结果公布一个月后,芬兰总理尤哈·西比莱因社会与医疗卫生改革失败而向总统递交政府集体辞呈。无论是基本收入试验还是社会医疗卫生改革,背后都折射出一个国家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之难。正如芬兰公共政策与社会福利问题专家所说,现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弊端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改革就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大而全”的福利体系背着沉重债务
芬兰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高福利国家,按照芬兰宪法,总统在就职宣誓时要说:“尽心竭力增进芬兰人民的福利。”成立于年年底的芬兰国民社保局逐渐从一家最初只发放养老金的机构,发展到今天发放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补贴、妇幼补贴、残疾人补贴、住房补贴、学生补贴、外来移民融合补贴等社会福利的全能部门。年,国民社保局发放的各项福利补贴总额为亿欧元,比年上涨3.5%。据估算,芬兰年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亿欧元。
芬兰国民社保局内,一名申请补贴者正从种类繁多的申请表中找自己需要的材料。
在联合国发布的《年世界幸福报告》中,芬兰排在榜首。芬兰人的高幸福感,离不开几乎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的芬兰,人口仅为万左右。在芬兰,待产母亲可以免费获得定期产前检查服务,孩子出生前还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新生儿大礼盒”,包括衣物和相关日用品。中小学学生不但免学费,每天中午还可以在学校享受由学校提供的免费热餐。失业者有失业金和住房补贴,患病者只需自己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
芬兰既然已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为什么还要进行社会福利体系改革?众所周知,高福利的基础是高税收。芬兰当下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人口增加等诸多挑战,“大而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已成为沉重的政府财政负担。芬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年底,芬兰15岁至64岁的人群占人口总数的66.9%,到年年底,这一比例下降到62.5%;65至84岁的人群,年年底占人口总数的13.5%,年年底则上升到18.7%。
目前,芬兰的国家主权债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芬兰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年曾报道说,芬兰中央商会首席执行官李斯拓·彭蒂拉称:“芬兰中央政府的名义债务在以每分钟欧元的速度增长。”芬兰资深媒体人米卡·麦基拉创办了一个名为“债务之钟”的网站,该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到年3月13日,芬兰主权债务已高达亿欧元。如果分摊到个人,那么每个芬兰人需要承担欧元政府债务。一旦需要领取补贴的人数增加,以税收维系的福利体系就将面临危机。
芬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1月,全芬兰的失业率为6.8%,其中15岁至64岁人群的就业率为70.6%。家住坦佩雷的塔皮欧·麦基拉先生今年60岁,至今已失业15年。麦基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失业前他是一名高校讲师,当时每月税前工资为欧元。由于加入行业工会,麦基拉刚失业的头两年,领到的是与工资收入挂钩的失业金,每月税后到手略微超过欧元。后来失业时间长了,就只能领到基本失业金,现在他每月拿到的补贴略低于欧元。麦基拉说,好在他是一个人生活,依靠以前的积蓄能够维持生活。而据《南芬兰报》年9月的报道,芬兰约40%以上的家庭是像麦基拉这样的“单身家庭”。
让麦基拉不满的是失业人员需要应付劳动局的各项要求。比如失业者收到劳动局介绍的工作岗位后,必须跟用人单位联系。他抱怨说:“这实在是很可笑,即使我心里知道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份工作,但还是必须打电话给用人单位,否则失业金就会停发。打电话不过是走过场。劳动局的人也没有真正花时间了解每个失业者的情况。有一次劳动局推荐给我一份去退伍军人联合会当秘书的工作,可我并没有这方面的职业经历。等我电话打到退伍军人联合会解释情况后,接电话的人说没关系,在你之前已有5位卡车司机电话问过了……”
“基本收入试验”初衷不是鼓励“不劳而获”
东芬兰大学研究公共政策与社会福利问题的尤哈·哈玛拉伊宁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芬兰现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背后的指导思想是“以理由为基础的社保体系”。换言之,国民需要具备某种“理由”,如失业、患病、残疾、育儿等,才能获得社会保障。现有福利保障体系是战后几十年来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添砖加瓦形成的产物,由多个模块构成,已变得过于庞大、复杂,且难以管理,而“基本收入”一类的福利制度则提供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思路。
哈玛拉伊宁解释说,基本收入的获得者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为了获得这份福利而做出任何“等价行为”,比如积极寻找工作。此种类型的社保制度完全以公民身份,或者福利享受权作为获取福利的依据。个人一旦被纳入社保体系内,就能获得基本收入。这种制度被称为“无等价行为社保体系”,其优点在于化繁为简,易于操作,能有效地帮助政府部门精兵简政。
据哈玛拉伊宁介绍,在过去几十年,芬兰政界和学术界一直在讨论如何对本国的社会福利体系进行改革,并提出了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理由为基础的社保体系”和“无等价行为社保体系”可以被看成是两个极端模式,两者之间还存在各种程度的“积极模式”,即个人在有权利获得一定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其提升自我能力、寻求工作的积极程度会影响个人可获得的福利总额度。
在赫尔辛基大学、坦佩雷大学、东芬兰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联合体建议下,西比莱政府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在芬兰开展“基本收入试验”:即由国民社保局作为执行机构,从年龄在25岁至58岁之间的失业人员中随机挑选人作为试验对象,每月无条件发给每人欧元作为基本收入。也就是说,无论他们是否找到工作,这笔钱都会照发。有报道说,随着试点推行,每月领取的金额将提高到每月欧元。瑞士年曾提出类似方案,成年人不工作每月也可获得2法郎(1瑞士法郎约合0.9欧元)的基本收入,未成年人每月可获得法郎。但该提议被瑞士人公投拒绝,原因是“怕时间长了,让人变懒,让国家变穷”。而芬兰的这项试点,最初得到69%的受访者支持。
芬兰国民社保局
欧元在芬兰能干什么?芬兰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年芬兰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平均房租为每平方米11.4欧元。如按每套公寓70平方米计算,欧元还不够用来支付房租,是名副其实的“基本收入”。
国民社保局项目首席研究员明娜·于里坎诺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研究团队通过小范围试点一是想了解提供基本收入是否可以促进就业,二是有基本收入后是否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三是为政府提供理性改革的决策依据。据介绍,基本收入与现行的失业补贴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基本收入不附带求职或工作的要求,即使失业者有了工资收入,基本收入也照样足额发放。
芬兰的基本收入试验引起国际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