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那些事儿,小小芬兰竟然不怕北极熊

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

俄罗斯的版图曾一度达到地球陆地表面积的六分之一,从沙皇开始就疯狂的向外扩张领土。在这种情况下,跟苏联接壤的小国,尤其是波罗地海沿岸的国家,先后呢被并入到了苏联的版图。希特勒评价说,斯大林热衷于扩张版图的原动力来自于俄罗斯。但是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是谁呢?北欧有一个国家叫芬兰,国土面积有三分之一在北极圈内,森林资源、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有五万个以上,因此叫千湖之国。

说道芬兰,在历史上,芬兰并没有形成过一个独立国家,先后归属于瑞典王国和沙皇俄国。在年俄瑞战争之后芬兰并入了沙俄,成为一个大公国。芬兰人为了维护自治权,抵制俄罗斯化,反抗沙皇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它的经济的发展,还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年的芬兰建立了工人党,后来更名为社会民主党,年这个党领导了芬兰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政治总罢工,迫使沙俄恢复了芬兰的自制。制取消了一切俄罗斯化的法令,废除了四等级议会,公民甚至妇女都获得了平等和普遍的选举权。同时农村佃农的斗争也获得了胜利,迫使地主不得随意驱赶佃农。

在年俄国10月革命期间,12月6号,芬兰宣布独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根据民族自觉的原则,承认芬兰是一个主权国家,芬兰就摆脱了沙俄长达年的统治。但是芬兰独立之后,由于苏俄的干涉,年的1月到5月,芬兰就爆发了内战。年芬兰拍了一部电影,叫《四月之泪》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情况。一名白军士兵押送一名被俘,而且遭到凌辱的红军女战士到军事法庭,俩人就产生了一些情愫。最终这位白军士兵为了救這位女红军被枪杀,反映了战争当中的人性的残酷和丑陋,同胞之间互相残杀的可悲。

尤其是芬兰一共就多万人,按照现代化战争的杀人速度打几年就成无人区。事实上芬兰内战也是苏俄内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是在这个战场红军没能取得胜利,所以芬兰没有像前沙俄帝国的其他地区一样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而是建立了独立的资产阶级掌权的政权。

幸运的是,芬兰后来的结果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糟糕。一段时间的白色恐怖之后,芬兰没有像苏联一样经历大饥荒,到年苏芬战争爆发的时候,人们同仇敌慨抗击敌人的入侵。

芬兰在争取独立的过程当中和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冷淡,苏联支持的芬兰社会主义者起义已经失败了。但是斯大林当时非常担心纳粹德国和进攻苏联。因为苏芬边境距离旧都列宁格勒,也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离的很近。一旦芬兰跟德国联合,芬兰就会成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因为芬兰离列宁格勒只有32公里。

所以年的时候,苏联跟芬兰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年又进一步确定这个协定有效期十年。到了年的时候,苏联跟芬兰进行外交谈判,希望和芬兰联合抵抗德国,并且希望芬兰能够把列宁格勒外围的领土和苏联的北方领土进行交换,形成一个战略缓冲区,达到保护列宁格勒的目的。但是谈判的时间也延续了一年之久,没有实质性的结果。这时候欧洲的形势已经开始恶化了。到了年秋季,苏联要求芬兰把边界从列宁格勒后退25公里,并且租借界汉科半岛30年,建设海军基地。当然这块领土不白拿,苏联以割让面积为两倍领土的条件给芬兰作为交换。可是他割让给芬兰的领土是靠近北极,除了雪和北极熊唯一盛产的就只有石头。它的产业与国防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要求得到的芬兰领土。

而且苏联已经在当年的九十月间强迫波罗的海三小国艾莎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允许苏军进驻。芬兰对苏联以谈判为出发点,蚕食芬兰的可能性是感到非常恐惧的。所以就用警戒的立场来回应,到了11月初,芬兰就提出让步较少的一个解决方案,尤其是汉科半岛跟卡雷利亚地峡问题是坚决不让步的。卡莱利亚地峡横跨苏芬边境。宽度是公里左右,在苏联一侧的叫卡雷利亚地区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荒地。但是在芬兰境内的卡雷利亚地区交通条件比较好,有4条铁路,十条公路通往芬兰的西北地区,所以这个地区是苏联通向芬兰内地的一个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芬兰当时的主要工业区也分布在这,比如木材工业、纸浆工业、造纸工业,年在还诞生了一个叫诺基亚的公司,就是卖手机的那个。不过那时候人家是做纸浆的,毕竟芬兰木材很多。所以说这个地区对芬兰来说很重要。为了拱卫这个地区,芬兰人在这儿花了10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就是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曼纳海姆是当时芬兰的国防军总司令,芬兰的民族英雄,后来当过芬兰第六任总统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现在的赫尔辛基市中心还矗立着他的戎装骑马塑像。

芬兰据理力争,严守原则的态度,当然是遭到苏联的拒绝,给脸不要脸是吧,跟你谈判是看得起你,你还敢跟我讨价还价,你也不看看你自己几斤几两是吧。你看到波罗的海三国了吗?老老实实听话保你平安,不就是当当傀儡嘛,咋活不是活。有大哥罩着多好,不听话往西看看波兰。那尸体躺在地上还热乎着呢。而且还被分尸了。

苏联针对芬兰政府的提案声称租借汉科半岛建立军事基地,是保障列宁格勒安全的一个绝对必要的最低条件。但是芬兰政府出于对本国安全需要,坚决拒绝对苏联做出任何让步。芬兰的倔劲一上来,就说了:“我就不!我就不!我就不!我宁可站着死,我绝不跪着生!”到了年的11月3号,芬兰政府照会苏联:“不能同意外国在芬兰领土上驻扎军队,或以任何形式利用芬兰领土作为海军基地。你们这样的行动跟芬兰的主权和国际地位还有严格中立的态度是不相容的。”

一看谈判不成,苏联军队就制造了一个曼尼拉事件,跟当年事变日本人耍流氓的手段是一样的。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被芬兰政府断然拒绝,接着就顺理成章,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准备开战。

年的12月1号,苏联扶植了一个叫库西宁的人,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叫做芬兰民主共和国。希望借此煽动芬兰军队中的社会主义者反叛。这一动作被后世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确实有并吞芬兰的计划。但是这个傀儡政权引起的政治影响微不足道,只存在到了年的3月12号,后来并入了苏联的卡雷利亚加盟共和国。

既然偷鸡不成就明抢吧。苏联认为暴力是芬兰唯一听得懂的语言,芬兰就凭那几门连制退器都没有的破炮,你给我当废铁,我都嫌旧,怎样跟我们对抗。赫鲁晓夫曾经说:“我们的嗓门只要稍微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苏联当局根据这种估计拟定了对芬兰的作战计划和战争准备。

到战争打响前,苏联红军在苏芬边界附近集中了30多万人的兵力,四个集团军、18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军,四个坦克旅,0辆坦克、多架飞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梅列茨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

反过来看,芬兰只是一个多万人口的小国,军队总数不到3万,陆军装备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大炮都是年前后的轻炮,还有前面提到的年制造的加农炮都没有抵消后坐力的现代制退装置,也就是说开了一炮后,炮就后退几米,越大离战场越远,坦克只有28辆,一战时候的法国雷诺战车,薄皮儿大馅儿加铆钉,就像日本的小坦克,以及10辆左右的比较现代化的轻战车。

不过芬兰唯一比较先进的是在步兵轻武器方面,准确性比较高,尤其是索米冲锋枪精度高,射速快。通常一个芬兰军队一个小队滑着雪橇袭击几百人的苏联军队时候火力一点儿不吃亏,给苏军造成了魔鬼般的印象。

原本不重视冲锋枪的斯大林知道这事儿亲自催促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加速研发装备部队。

苏联的这种行为,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也帮了芬兰一把。年的冬天是欧洲近百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芬兰人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奋勇抵抗。尽管与苏联相比,芬兰的国力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成千上万的芬兰士兵还是默默的进入了曼纳海姆防线上的林海雪原之中,没有喧闹,没有口号,没有惊慌失措,只有静静的等待着苏军的出现给予他致命的一击。

这个时候的芬兰军队的总司令,国防军总司令,就是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这名字是一个瑞典名,这哥们儿就是瑞典人。其实从文化上来讲,芬兰更偏重瑞典,但是曼纳海姆出生的时候,芬兰已经是沙俄的大公国了。实际上沙俄对芬兰的统治挺宽松的,让他自制。年轻的时候,由于曼纳海姆特别会驯马当过沙皇皇家马厩总管,后来派往中国担任驻屯军中校,参加过日俄战争,参加过丝绸之路的考察,在中国待了两年多。芬兰政府建立之后呢,他担任国防部长,力主修建曼纳海姆防线。这个时候他已经72岁高龄,不愧是廉颇一般的老将,而且人也不是在办公室看地图,抽抽烟。战争爆发的时候,曼纳海姆亲率分军一举歼灭了苏军两个整编师,毙敌20,俘虏1人。芬兰军队只伤亡多人,有这样的统帅芬兰军队当然无往不利,是斗志昂扬。

苏联为了侵略芬兰做了部分动员,要把芬兰一口吞掉,凭着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分进合击,把芬兰切成数块,让他首尾不能相应。

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芬兰军队虽然有准备,但是他们无法沿着漫长的国境线到处布防,所以红军的前进一定是势如破竹。这个时候苏联领导阶层是信心十足,国防部副长告诉炮兵,只要准备12天的弹药就足够了,甚至专门配了一支军乐队准备进入赫尔辛基(芬兰首都)的时候进行游行演奏。连斯大林都相信,这场战争超不过半个月,还特意下道命令给部队,别看错地图,不要进入瑞典领土。

但是他们真错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他们永远无法忘却的噩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