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苏联官方首脑,劳苦功高,却连妻子都
说起“老好人”加里宁,可能不少人对他都有一定的印象。但奇怪的是,这位曾经作为苏联官方首脑的长者,与列宁斯大林等领袖相比,却又显得那么不为人所知。现在,就随着这篇文章,回顾“全联盟爷爷”加里宁的一生。
加里宁实际上扮演着最高领导人中和事佬角色,平衡各政治派系之间的利益。但实际上,作为苏联最高首脑,他的权力却被严格限制。尽管如此,在特殊时期,加里宁也依旧试图帮助有求于他的人。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与此相矛盾的是,加里宁也签署过在苏联内进行镇压的相关法规。
早年经历
年前,米哈伊尔·加里宁于年11月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特维尔省的一个贫农家庭,并在地方自治会的学校完成了初等教育。随后加里宁成为地主家的一名仆人,并随主人家一同前往彼得格勒(苏联时期的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加里宁主要负责照顾地主家的孩子以及各种杂活。尽管身份地位十分卑微,但是加里宁在闲暇之余却喜欢泡在地主家的图书馆,尤其喜欢历史类书籍。
峥嵘的革命岁月
在18岁那年,加里宁离开了地主家,成为一家兵工厂的学徒工,之后被调往另一个工厂,并成为一名正式的工人。在那里,加里宁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兴趣。博学多才的加里宁具备出色的演讲天赋,他还成功地在工人圈内成立马克思主义小组。
年,他加入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工人党。年,他选择了支持布尔什维克。(在年布鲁塞尔和伦敦的第二届全俄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党员代表由于意见不合分裂成两派,即少数派——孟什维克,和多数派——布尔什维克)
23岁时,加里宁第一次被逮捕。此后,加里宁累积被逮捕14次,并多次被判流放。在流放期间,加里宁都在各个城市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年,他娶了一个来自爱沙尼亚的女织布工,叶卡捷琳娜。
加里宁在年被捕后,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但他以非法身份展开逃亡并在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彼得格勒定居。(不得不说,他的胆子挺大的)而这也方便他参与年的二月革命,并出色完成任务。这铁一般事实也打破关于布尔什维克没有积极参与二月革命的这一神话。在这场革命中,加里宁参加了解除警卫武装和夺取芬兰火车站的行动,并释放了监狱中的政治犯。他的演讲在工人和士兵中很受欢迎,并在革命成功后被当选彼得格勒革命委员会和杜马(议会)成员。
加里宁本来是支持和平发展革命的思想,但是当列宁呼吁进行武装起义时,他也积极投入到推翻临时政府的准备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加里宁成为食品人民委员会委员以及彼得格勒市议会主席,之后成为城市公社经济委员会委员。在粮食危机导致的罢工浪潮下,加里宁亲自前往工人们的家里,恳求他们返回工作岗位。
建国初期的工作经历
年初,加里宁提议布尔什维克与小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并承诺保障他们私有财产和行使雇佣劳动力的权力。
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雅科夫去世,加里宁被列宁提名为工作接替者。由于加里宁有着近二十年的党务工作经验,以及他的农民出身,使得他与农民群体有着密切联系,不仅如此,他还与彼得格勒的工人保持着广泛密切接触,而他也受知识分子圈子的尊重和拥戴,这些个人简历中的核心因素,使得加里宁成功当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但是加里宁在担任高级职务后并未成为“上班族”。相反,在内战期间,他经常到前线同士兵与当地居民见面。在后来的喀琅施塔德水兵起义事件中,他还曾亲自前往试图平息这场叛乱。在内战结束之后,他也积极投入处理饥荒问题的工作中。
年末,苏联正式成立,加里宁也顺理成章当选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年,他率领“扫盲”协会,协助开展在教育领域的工作。在加里宁的努力下,全苏建立了1.1万消除文盲中心。到年代后期,苏联的识字率已经接近90%。
“大清洗”时期的无奈
年宪法改革后,加里宁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他也成为苏联的官方首脑。但是,苏联的真正权力却属于布尔什维克党组织。
在大清洗期间,加里宁多次收到给自己上诉书信,在他的倡议下,剥夺肃反对象权利的程序被多次取消。加里宁还对积压的案件进行审查,并为非无产阶级的受害者找到工作。但同时,加里宁也签署了有关镇压的法令文件。该文件允许以简化的形式对被指控为恐怖主义的案件进行调查。一直以来,加里宁的形象都是“老好人”,但是这一助长“大清洗”的行为显然与他的性格互为矛盾。但我们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职位特殊,他不得不亲自签署有关镇压的法令。也许与此同时,他也在向其他人通报这一信息。
年,“全民奶奶”叶卡捷琳娜由于批评苏联领导层的行为,使得她被判处长期监禁,而加里宁作为苏联名义上的首脑却对此无能为力。(他的妻子直到年才被释放)
战争期间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加里宁继续担任苏联最高机构负责人的职位。他的职责包括接待大使,签署颁奖令,并隆重地颁发最高奖项。
战争期间加里宁也积极参与思想建设工作,尽管他是个年老多疾的人,但是依然坚持上前线鼓舞将士士气,并准备了数十本小册子和文章,呼吁苏联军民同纳粹主义作殊死斗争。在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加里宁还积极投入解放后的重建工作。然而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下,加里宁无时无刻承受着极限压力,这最终损害了他的健康并拉近了他的死亡。
人生的终章
年6月3日,加里宁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他被埋在克里姆林宫墙附近的红场。而他的名字也多次在苏联个共和国的城市与工厂里重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