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得最多的是坚持广州日报
周徽音在签售会上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你的17岁在干什么?东莞籍高二学生周徽音在17岁的时候已经去过了芬兰做交换生,出版了自己近30万字的处女作《北极时间》,用体验者和观察者的视角记录自己在异国他乡的见闻。
上周,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回到东莞,为自己的新书做签售,在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中,她提得最多的是“坚持”,而她的梦想则是进入耶鲁大学。
去芬兰为青春“开小差”
“我是在用最具有仪式感的方式给自己循规蹈矩的青春‘开小差’。”在《北极时间》一书中,周徽音这样讲述自己的芬兰之行。年3月的一个夜晚,躺在宿舍的床上,想成为一个交换生的念头在她的脑海中从星星点点的火光簇成了势头正猛的焰火。15岁的她说:“我想要些不一样的东西。”
周徽音的名字来源于《诗经》,又和林徽因的名字同音,读起来就让人觉得文雅。这个名字是她父亲取的,她的父亲方舟是一名诗人。在周徽音的家中,从客厅到书房,从卧室到洗手间,到处都是书,光书架就有12个。书香氛围让她不仅在学习成绩上一直踩着“学霸”的风火轮前进,且阅读广泛。
小学毕业后,周徽音以南城小升初“状元”的成绩进入东莞中学初中部。初中毕业后,周徽音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录取,她离开父母到广州求学。
在选择做交换生的国家时,周徽音剑走偏锋选了芬兰。“我将来要去英语国家留学,所以想先避开这些国家。”在广东长大的她怀揣着浪漫的梦,要去体验一下北欧的白雪皑皑。
出发前,父母就希望她能把在异国的生活和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为人生留下厚重的回忆。令父亲方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希望很快就被女儿付诸实践,周徽音到芬兰后就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