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为何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建筑教
一位叫做瓦格纳的美国教育专家,曾经建议大家向芬兰的教育模式学习,他表示芬兰的教育体系,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获得“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瓦格纳的说法到底有何根据呢?
其实,芬兰的教育模式与其他国家想必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芬兰会甘愿花费诶大量的时间开设关于艺术美育的课程,这部分课程甚至会占据孩子们在校时间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而在这些美育课程中,建筑教育又是其中占比最多的一课。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建筑教育到底有何独特的意义,会让芬兰的教育专家们如此重视呢?
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屑的说:“建筑学不就是盖房子吗?还用花这么多精力去学?”其实建筑学并非是如同部分人印象中那么狭隘的学科,它本身也可谓是包罗万象。
一位出色的建筑学家,他不光要精通艺术设计的知识,同时他还要具备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与情怀,对于地理学、社会学,也都得做到有所造诣。否则,他搭建出来的房子只能作为一处遮风挡雨的住所,却永远不能成为艺术品。
因此,孩子们在学习建筑学的过程中,本身就在极大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面对这些涵盖极广的各科目的学问,他们的视野和心胸都会得到极大的开阔。
其次,建筑学是培养孩子空间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好工具,当孩子了解甚至参与到真实的建筑构建过程,他们对于空间与环境的感知能力就会做到有的放矢,不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而且,建筑学虽然并不是亲手去盖房子,但同样能锻炼到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因为,研究这门学问,总得跟那些实际存在的材料打交道。这个过程,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可见,建筑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这一点,日本也很早就认识到了。日本人在开发、建设一座幼儿园的时候,往往会尽量做的简约、朴素、环保。
这并非是因为日本幼儿园在投入上比较小气,其实他们是更加倾向于,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下发掘潜能、探索创造。而不是在享受现成的资源与物品的同时,让思维受到限制。
有的日本幼儿园甚至还因此采用了“集装箱建筑”的设计理念,用海运集装箱的模块搭建幼儿园,既能起到防震的作用,又能让孩子领略到建筑文化的魅力。
而我国,现在也已经逐渐出现了包括集装箱幼儿园在内的各种“集装箱建筑”,相关的行业也都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实力。
比如青海广赞轻钢房屋工程有限公司就是搭建“集装箱建筑”的能手,除了学校之外,这家公司在工程居住用房、办公用房、旅游景点、商业以及防灾救灾等临时性用房方面,也都有着不凡的造诣。
总之,培养、开掘孩子的创造力是不可忽视的一课,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如果孩子们缺失了这一课,是难以在将来成为富有创造力与个性化的人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