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想要一块邻国的土地,邻国不给,结果百

二战爆发后,苏联为了防止第三国借道芬兰入侵苏联,于是提出苏芬两国签订互助协议,共同保卫芬兰湾,将卡累利阿地峡的两国边界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万芬兰马克的租金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

对于芬兰来说,汉科半岛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卡累利阿地峡是两国的边境,芬兰为了防止苏联向北扩张领土,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北部建立了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如果芬兰同意了苏联的要求,那么就会将芬兰对苏联的防御屏障完全拿掉,苏联就可以长驱直入芬兰领土,这对芬兰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因此芬兰坚决拒绝的苏联的要求。

苏联无法通过谈判取得以上领土,于是年11月30日苏联调集了20个师的兵力大举入侵芬兰,然而在芬兰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前,苏军除了在北部战场进展顺利以外,南部地区却无法顺利推进,并且损失惨重。

于是苏联重新调整作战计划,增派了26个师的兵力投入芬兰战场,总兵力达到上百万,在付出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击败了芬兰。经过三个月的激战,芬兰在没有后续外援的情况下,芬兰兵源枯竭,弹尽粮绝,被迫向苏联屈服。

两国于年3月12日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割让了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失去了10%的土地,20%的工业产值,20多万居民。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萨拉部分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苏联解体后,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数据,在苏芬战争中苏军共人阵亡、失踪人、受伤人、患病人,其中还有多苏军士兵成为芬兰俘虏。

战争结束后,一位苏联红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而一位芬兰老兵的话也证明苏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巨大伤亡,他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

那么,在人数和装备上拥有绝对优势的苏联为何被芬兰打的这么惨?

首先,苏联轻敌和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军事指挥员。

斯大林的最初预想是16天就可以结束战斗,令芬兰人屈服求和。然而这个北欧小国却发挥了超长的战斗力,当然这与苏军的作战水平有很大关系。在年-年苏联的大清洗中,苏军80%的中高级指挥官被清洗掉,新上任的亲斯大林年轻军官缺少实战经验,在作战中常常情况不明,判断、指挥失误,针对芬兰军的作战方式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其次,芬兰利用有利地形英勇作战。

双方的作战行动主要展开在边境的四个地区,即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湖东北、边界中部和贝萨谋(贝辰加)地区。苏联企图在芬兰狭长的边界线上发起攻击,然后将芬兰分割包围,迫使芬兰求和。然而现实却没有朝苏联预想的方向发展,芬兰利用卡累利阿地峡和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防御工事,芬兰的边境较差的道路条件、众多的湖泊、沼泽、森林地形,避免跟苏军进行正面接触,而是采用游击战、袭扰站等战术,令苏军付出惨重代价。苏军虽有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但是到处是湖泊、沼泽、森林、雪原,极端的严寒,这些机械化装备往往派不上用处,而芬兰军队踩着滑板、雪橇神出鬼没,这些战术都是苏军未曾遇到过的。

再次,冬季恶劣的气候成为苏联士兵的梦魇。

芬兰所处纬度较高,其中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内,因此冬季异常寒冷,年的冬季更是芬兰史上最冷的三个冬天之一。芬兰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对御寒的准备比较充分,而参加对芬作战的苏军部队很多自来苏联南部地区,对严寒的抵抗力较低,由于准备不充分,以致于大量苏军冻伤、冻死,大大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

第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芬兰得到国际社会的声援。

芬兰是北欧地区的小国,而苏联是当时的世界大国,这种以大欺小的侵略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周边国家包括瑞典、丹麦、挪威、英国等国有上万人的志愿者加入芬兰对苏作战,瑞典还派出了一支拥有12架战机的空军支援芬兰。芬兰也积极向国际社会请求援助,但是各国为了不卷入战争,表面上虽声称支援芬兰,如英法等国,实际上并没有派军帮助芬兰抵御苏联入侵。当时的国联应芬兰要求,将苏联从国联中除名,算是对苏联的一项制裁。

综上,苏芬战争作为苏联入侵芬兰的非正义战争,受到了芬兰人民激烈而顽强的抵抗,但芬兰最终因国力不支,被迫割让土地。苏联也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2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