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芬兰为何能够争取到相对宽松的条约
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国家,其与瑞典俄罗斯为邻。虽然芬兰有着与瑞典与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但由于拥有两个强大的邻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芬兰都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先是被瑞典占领,瑞典衰弱之后又被俄罗斯帝国占领。
直到年十月革命爆发,俄罗斯帝国沙皇统治瓦解之后,芬兰才终于获得独立。而这个独立,是建立在几个对芬兰相当有利的前提条件之下。首先一点,俄罗斯帝国深陷十月革命爆发所引起的内战泥沼,对于芬兰局势根本没有干涉的能力,只能坐视芬兰独立。
而瑞典虽然仍然能够在国力上压倒芬兰,但是由于瑞典已经成为西方文明社会中的一员,对于一个地区是否应该并入自己的国土。习惯性采取的是谈判手段,即公投方式,而并非是战争形式。芬兰很明显不会愿意与瑞典合并,既然如此,那么瑞典自然也不会干涉芬兰。
因为有以上两个有益条件的存在,芬兰才得以取得独立。但世界的形势总会发生变化,瑞典虽然不再是芬兰的威胁,可其东面,在平定内战,成功稳定新生政权的苏联,却对芬兰虎视眈眈。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芬兰对苏联的重要性与瑞典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瑞典来说,芬兰就仅仅是自己国土边缘的一个国家,占领他也就是把边界线向东移动的而已。但对于苏联而言,芬兰却十分重要,因为他实际上是圣彼得堡的门户。虽然说苏联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往莫斯科后,圣彼得堡的战略地位下降,但他仍然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
同时也是苏联第一大港口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司令部,对于这样一座重要的城市而言,芬兰的独立,对苏联来说可以算是芒刺在背,因此消灭芬兰,对于苏联是急中之急。好在列宁在世时,苏联局势尚不稳定,列宁本人因此无意发动对芬兰的战争。
但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上台,情况就完全改变。斯大林发动了冬季战争,虽然不成功,也让芬兰受挫。而之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芬兰虽然在战争初期,依靠德军的帮助夺回了在冬季战争中失去的领土,但形势很快就急转直下,芬兰的处境因为德国的失利而危险。
但芬兰最后却争取到了相对宽松的条件,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其实与德国与盟国双重对苏联施加压力有直接关系,苏联的目的是击败德国,倘若能够早一天击败德国,对于苏联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与德国相比,芬兰显得无足轻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等盟国再对苏联施加压力,那么苏联放过芬兰也属正常。
不过这还是要感谢德国的鼎力相助,让苏联认为有放过芬兰的必要。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