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挑衅俄罗斯,芬兰扣押俄罗斯车厢,普
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坐山观虎斗,或许是对国际局势最真实的写照。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给乌克兰送上“大礼”的势力,确实为数不少,美英法德都选择了一边倒向基辅。另一方面,公开支持俄罗斯、承认顿巴斯独立的玩家,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当下,俄罗斯正在为扩大军事目标做准备,普京已经不满足于拿下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接下来,俄军会将目标指向其他地区。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强硬警告了俄罗斯,泽连斯基表示,必须让俄罗斯付出更多代价。
泽连斯基强调,欧盟应该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北约应该为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
就在此时,新的变数出现了,以色列、芬兰和德国,都选择了给俄罗斯下马威。
7月22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对叙利亚发起空袭,叙利亚拦截了部分导弹,但还是有导弹击中了目标。叙利亚表示,以色列发起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叙军至少3人身亡、7人受伤,还给叙利亚造成了物质损失。
在这前一天,21日,叙利亚南部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不知从哪冒出的极端武装,突然攻击了叙利亚巡逻队,造成了3人遇难。当下,叙利亚仍在调查此事。
以色列突袭叙利亚的时间节点,很不同寻常。此前,普京曾在伊朗警告美国称,不得继续偷窃叙利亚石油,普京还要求美军离开叙利亚油田所在的地区,强调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
伊朗和土耳其释放了类似的信号。
普京刚离开伊朗,以色列就对叙利亚发起军事行动,明显不是巧合。6月份,以色列突袭叙利亚国际机场之后,俄罗斯召见了以色列驻俄大使,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严重不满。俄罗斯在当时警告了以色列。
但从以色列的实际行动来看,显然没将俄罗斯的警告当回事。
这段时间,俄罗斯和以色列之间相处得并不愉快。俄罗斯驻以色列大使维克托罗夫表示,如果拉皮德在以色列大选结束后出任以色列总理,俄以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
此前,作为以色列外长的拉皮德,曾多次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俄罗斯对此倍感不满。
以色列政坛刚发生地震,贝内特刚下台,拉皮德刚执掌以色列,以色列就不顾俄罗斯警告、突袭了叙利亚,还造成了叙利亚至少10人伤亡。此举无异于告诉俄罗斯:虽然俄罗斯实力强大,在叙利亚也有驻军,但以色列绝不惧怕俄罗斯。
在叙利亚,俄罗斯和以色列没少发生冲突,但在大部分时候,以色列会见好就收。举个例子,炮轰叙利亚之前,以色列军方有时会提前告诉俄罗斯,以避免伤及俄军士兵。
普京在伊朗释放了相当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俄罗斯不会抛弃叙利亚,也不会丢下伊朗不管”。对以色列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拜登与拉皮德举行会晤时,美国和以色列就已经表明了态度,如果伊朗挑战美以的底线,美以绝不会忍气吞声。
通过突袭叙利亚,以色列既可以敲山震虎威慑伊朗,又可以给俄罗斯一个警告。在俄乌之战持续胶着的前提下,无暇顾及叙利亚的普京,不一定会报复以色列。
让普京倍感头疼的是,以色列对俄罗斯释放火药信号的时候,芬兰也没闲着。
俄罗斯驻芬兰商务代表洛吉诺夫表示,芬兰突然扣押了俄罗斯多个车厢,芬兰这一举动明显是不明智且缺乏远见的。
俄罗斯正在与芬兰交流此事,从俄罗斯的一连串举动来看,如果芬兰拒绝让步,俄罗斯没准会以牙还牙。
芬兰申请加入北约之后,作为回应,俄罗斯选择了大规模扩军,以及在芬兰边境部署弹道导弹。随后,在得到想要的答案之后,土耳其选择了支持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
按照目前这个趋势,用不了多久,芬兰就会如愿以偿、成为新的北约成员国。
芬兰在此时兵行险招,颇有些给北约递交投名状的意味。此前,立陶宛也做过类似的事,在那个时候,立陶宛选择了禁止部分俄罗斯货物从其境内运往加里宁格勒。不久前,欧盟取消该制裁后,立陶宛对俄罗斯让步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布局一切的可能,如若不然,芬兰应该不会在此时节外生枝。
扣押俄罗斯车厢相当于对俄罗斯亮剑,施压立陶宛的时候,俄罗斯已经算是“雷声大雨点小”了。如果普京再不给芬兰一个下马威,世界会怎么看待俄罗斯?
美国试探、挑衅俄罗斯的战术,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如果俄罗斯没有立即反制,或者说是只停留在口头上,美国就会得寸进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白宫,想要的没准是及时了解普京的态度和底线,然后调整战术。
怎样反击芬兰,对普京和俄罗斯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
最后,再来说说德国突然变招的事。在伊朗的时候,普京对欧盟承诺,会让“北溪1”天然气管道恢复供气,但欧盟必须将涡轮机送到俄罗斯。
果不其然,对“北溪1”管道结束维修之后,俄罗斯恢复了维修之前的供气量。按理来说,德国应该见好就收,主动将加拿大提供的涡轮机送到俄罗斯。
问题在于,德国偏偏选择了不按常理出牌。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表示,因为能源危机,德国民众即将“起义”,但她仍然不支持延长核电站的运营。
德国媒体表示,德国绿党人士准备将德国推向深渊。
7月22日,路透社透露,用于维修“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涡轮机,现在被困在了德国,还不能从德国运出。
俄罗斯已经给欧盟画下了红线,如果德国不能及时将涡轮机运到俄罗斯,俄罗斯通过“北溪1”天然气管道为欧盟供应的天然气量,就会减少。
默克尔告别德国政坛后,执掌德国的朔尔茨,没能完全掌控局面,贝尔伯克经常和朔尔茨唱反调,以至于德国民众经常讽刺贝尔伯克是“替美国发声的德国外长”。
对此,朔尔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却又无可奈何。
对德国来说,年的夏天特别热,冬天也有可能会格外寒冷。到时候,无论是减少供气,还是直接“断气”,普京的出招都会让德国感到难以接受。普京向来恩怨分明,也为德国送上了两个选择,具体怎么选,就看朔尔茨接下来的出招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最吃苦受难的当然是乌克兰,接下来遭殃的就是欧盟了,稳扎稳打的俄军,反而站稳了跟脚,但最大赢家是美国。
通过挑起冲突,美国维护了美元霸权、打击了欧元,还抢占了本属于俄罗斯的部分能源市场。
俄罗斯没有选择坐以待毙,普京先后前往中亚和中东,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围堵。现在来看,收获还不错,伊朗和土耳其等国都帮了俄罗斯,虽然美国仍然占据着主动和优势。
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去何从,怎样出招,德国是应该好好想想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