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太阳的风暴,也就是夜空中那抹神秘
导语:极光,用她的美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以致于伽利略用曙光女神欧若拉(Aurora)的名字为她命名。罗马神话中,曙光女神带来从黑夜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在伽利略心中,极光便如曙光女神一般,能够带给人们美和希望。因此极光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有着天生的吸引力,仿佛她就是人们心中遥不可及的美妙,想要竭尽全力去追逐的美好,更有很多人一生都想亲眼看看极光。
01极光的形态
1、极光的基本形态
一位诗人在见到极光之后,写下了“她是没有任何词汇可以形容,实至名归的宇宙级美丽。”这样的诗句,可见极光之美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忘却,流连忘返。极光的基本形态就是绿色的光线,除了绿色的极光,红、黄、蓝、紫四色的极光也偶尔出现,而最为独特的就属白色的极光,这是难得一见的。晶莹而又迷幻的绿是极光最常见的容颜,亮丽的极光或呈带状、弧状,或呈幕状,甚至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则变化无常,绚丽多变的极光让人心神向往。
2、极光爆发时的形态
极光宛如一股注入黑夜的颜料,从山顶慢慢的晕染至天际,在山头蔓延,缓缓而过,绽放出独特的美妙,从一开始灯柱般到整个山顶一道一道如图绽放的花苞。花苞旋转怦然绽放,在漆黑无垠的夜空中绽放出光亮。随即极光又出现了,让人应接不暇,幸福愉快冲上了头脑,被这美丽冲击。极光,是保卫生命的战场。太阳风暴携卷大量高能量粒子冲击地球,还好有磁场,由地心液态金属暗涌所形成的磁场,由南北两极发散,形成巨大的保护网,保护地球所有的生灵,让我们不受太阳风的侵害。就这样,致命的粒子沿着一条条隐形的轨迹,被削弱,被拖疲,最终在两极的高空与大气中的气体猛烈相撞,消亡殆尽,迸发光芒。那是宇宙最美的战场,渺小的地球对于无垠宇宙的抵抗,就像渺小的生命对于无意义虚空的抵抗。
02极光的产生原因
1、极光的三要素
大气、地球磁场和太阳风,是极光产生的三要素。
极光依此三缘而起,倘若要素发生变化,极光也因而改变,甚至于消失不见,不再出现。地球磁场,是三要素中变化最大的要素。地球磁场的磁极并非恒定,而是一直在改变位置,甚至出现磁极倒转。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磁极的倒转。上一次磁极倒转是距今1.4至1.2万年的“哥德堡反极性事件”,这是科学家的古地磁研究成果。再往前追溯,磁极倒转事件至少发生过数百次,而且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有科学家预测,不排除未来某一天磁极完全倒转,且这一时间随时都有可能到来。地球历史上的磁极倒转短则数年,长则数万年,在磁极倒转的过程中,无法确定极光会如何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极光的美依缘而起,并非恒常不变。
重要的是,地球磁极的倒转不会导致地球磁场的消失。幸好地球磁极不会消失,因为它关乎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灵的存亡。倘若没有地球磁场,太阳风暴直接侵袭地球,致命的太阳辐射将灼伤生灵,地球气温将迅速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大地,人类灭亡。地球母亲为呵护她的孩子,用地磁和大气之盾阻挡太阳风暴,风暴与盾牌猛烈碰撞,迸发出极美之光。
2、极光的产生
当来自太阳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向地球,穿越地球磁场,粒子流在磁场的作用下轨道偏转、汇聚成束,与大气层中的分子和原子猛烈碰撞,导致分子和原子释放各色光能,如此便发出了极光。目之所及的极光产生于地球的上空,奇幻的表象背后是粒子间的猛烈碰撞。
除了科学的讲解,还有一个浪漫的说法:极光是因为太阳活动,太阳带电粒子流,也就是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说白了就是太阳打了个喷嚏撞到了地球上,地球的皮肤因此过敏,过敏的名称就叫做极光。
03极光的观测区域
只有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区,人们才能看见极光。在欧洲,冰岛、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可以见到极光。在美洲,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北部可以见到极光。在中国,只有在黑龙江漠河可以见到极光,而且是多年才得见一面。因此,很多国人都选择去北欧欣赏美丽的极光。一年四季其实都可以观测到极光,自有记录以来,人们还未在6、7月份在漠河遇见过极光,当然,这并不绝对。所以,如果想要见到美丽炫彩的极光,首先要选对地点,其次要在对的月份,最后还要观察好当地的天气情况。虽然在夜晚,但是也一定要是在晴朗的天气,阴雨天或者有乌云的遮挡都会导致我们看不见极光的出现。所以一定要掌控好时间。另外,能否看到极光和太阳的活动强度有关,在太阳活跃的年份里,理论上观测到极光的可能性更大。
无论是在冰岛,在芬兰,在挪威,在俄罗斯还是中国漠河,都能看到同样虔诚的面孔,都能目睹同样莫名的感动。
结语:极光,是传说中极地才能见到的光,是人们穷极一生都愿意去追寻的美丽。她是极北之地孤独舞蹈的绿色精灵,给漆黑的夜空增添希望的绿光。孤独深处的美丽,它一定懂得大地的悲凉,宇宙的孤寂,才能够如此放纵地跳舞,不闻不顾,用它短暂的璀璨装点天地的灰浊。极光,默默地守护着地球母亲的极地。极光,是地球的母爱之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