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争光大连理工大学夺得水下机器人

恭喜大连理工大学

夺得水下机器人三项冠军

日前,年第十二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举行,大连理工大学的参赛队伍最终获得定点遍历、定点抓取和水下作业三个项目的唯一冠军,并荣获此次大赛的最佳指导教师奖和最佳组织奖。

比赛现场视频↓

大连理工大学

在参赛60余所高校中脱颖而出

据介绍,此次比赛吸引了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中国北京大学等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的多个水中机器人竞赛队伍参赛,分别在水下机器人竞速、目标抓取、水下操控、自主视觉、工程项目和创客生存挑战等项目上一决高下。

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冠军的定点遍历项目和定点抓取项目隶属于目标抓取组,考验水下机器人的水中感知和抓取能力,未来可用于海参、扇贝、海胆等海产品的采集。水下作业项目隶属于水下操纵组,未来可用于在海洋考察时,通过水下机器人对海底水文情况、洋流流向、海底矿藏等进行数据采集。

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胜

既要速度快

又要平稳,敏捷,做到人机合一

定点遍历赛中担任操作手的潘进豪说

我们的机器人速度优势明显,在10米长、10米宽、2米深的水池中,仅用53秒就遍历了5个点并返回。

陈景是大连理工大学

电信学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水下机器人团队的指导老师

他带领的团队参加了水下作业赛

陈景表示

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对水下机器人主要有两点关键技术的要求。

第一是机器人推进器的结构和动力上的设计,既要保证在水下转向、浮潜的灵活性,又要使得机器人的移动速度尽可能地快,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二是地面控制箱和水下机器人的控制命令传输要非常的精确,这个传输的物理介质是一根零浮力的电缆,而这根电缆同时还要为水下机器人供电,如何使得供电电流对通讯信号传输的干扰能够减小到最少,从而提高控制信号的准确率,也是一个技术关键。

水下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革命

在海洋领域的必经之路

大连理工大学水下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副主任朱明表示,大连理工大学的水下机器人研究开始于年,主要在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和人工智能两个方面开展研究。

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让机器人在水底敏捷地作业。比如在海底一个范围内进行遍历和搜寻,首先的要求是跑得快,然后对目标进行处理,抓取,而且要抓得快。同时,在工作中,不能对海底的环境造成损坏。

人工智能方面

要研究如何用机器人辅助人、替代人。比如辅助识别海产品的类别,并标记其生长年龄。

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让机器人能够学习人工的操作方式,在海底更灵活地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水下机器人团队已经设计出适合水下作业的结构、框架,动力和辅助控制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能够对水底的图像进行处理,比如,之前摄像头只能看到水下3米的图像,经过人工智能处理,去除水下光线和杂质的干扰因素,可以使水下的能见度提高1倍以上。

大连市具有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大连海岸线长度公里,管理2.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海洋资源,水下机器人是十分便利的海洋智能装备。

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与企业合作成立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围绕水下机器人等海洋装备自动化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并就企业技术需求、技术难题、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表明了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改进传统作业方式的迫切需求。

实验室的机器人还参与了、年的“大雪”冬捕节活动。除了抓取海产品,在工程建设方面,大连将来建成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检查和维护也都需要依赖水下机器人去完成。

据了解,今年8月22日至26日,年第三届“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将在大连举行,该赛事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这是国际上唯一一个在真实海域举办的,以活体水下生物为目标的抓取比赛,大连理工大学等在连高校也将组队参加,届时还将举办水下智能机器人高端论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将就水下智能机器人发展进行研讨。

文字: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谢小芳

图片视频:大连新闻、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编辑:小雨

美编:张强

校对:张军

责编:海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9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