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不出上海加油
北京荨麻疹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187457.html我在观察舆论。民间的挑着看。毕竟很多人,没有数据,只有情绪,并且,因果颠倒的不行。个人的,我推荐看刘远举的“中产财经生活”。远举的逻辑与理性,在我们圈子里,那是人见人服。他最近两篇文章:《算个账,上海能扛得住多猛烈的感染?》《请停止使用“躺平”与“共存”这两个语言陷阱》权威媒体看了两家。一家是澎湃新闻。澎湃新闻04-:01发出一篇《为何要死守“动态清零”?吴尊友这么说》。吴尊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科学委员会委员。从事艾滋病、非典、新冠等重大传染病防控30多年。在报道中,他有这么一段:“今年2月中旬以来,我国香港出现的新冠死亡病例,最高时达到每天近例,目前仍然每天有例左右。这也提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非常小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乘以14亿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很大。”澎湃新闻今天发出一篇《上海新增+:无症状多就能躺平?疾控专家回应》。这次请的专家是孙晓冬。孙晓冬,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可惜的是,澎湃新闻自己把文章删了。不知道何故。抗疫这个话题好敏感呀。而我,由于讨论抗疫,连死两号,最后只剩下了这个端小四,咸鱼干一样挂墙上,看一眼就能下饭。不过每一眼都可能是你最后一眼。今天这篇也悬。不过我都做好准备了,你们读者也要准备好。第二家是新京报。今天同时发两文。《钟南山院士: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张文宏最新发文:与奥密克戎作战,一块拼图都不能少》。前者,认为混打疫苗好。后者,再次强调,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它会咬人,主要会咬伤没打过疫苗的老年人。他没说自己观点,只说,“国家通过对动态清零策略的贯彻,以及希望每位高龄人打疫苗加强针来达到对疫情中最易受伤的群体有一个很好的保护。”专家说的都委婉。我给大家看一张图。这张图来自于知乎答主chenqin的文章《被浪费的一年》。是根据3月17日时挪威、瑞典、芬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大陆的60岁以上分年龄加强针接种率所画。图中可看出,中国大陆的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略高于同时期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但还远远低于挪威、瑞典、芬兰等国。他纳闷:为什么国外是越老接种率越高,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却是越年轻接种率越高呢?我的分析:年轻人有单位控制,不打没法交待;老年人怕副作用,怕小白鼠,甚至受舆论影响怀疑疫苗有效性,没单位管控,认为自己不咋出门,不像年轻人满世界疯……总之,中国年轻人加强针接种率都在90%以上,80岁以上老人却还不到20%。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接种率排名第一的年龄段要么是70-79岁,要么是80岁以上,中年人其次,年轻人接种率最低,只有香港,排名第一的年龄段是40-49岁,第二名是50-59岁,非常突兀。Chenqin说:第一种解释是,国外没打疫苗的老人都死光了,所以剩下的老人接种率就很高。……不过他自己马上否决了:这在数量级上显然是讲不通的。最后他的估算是:中国的疫苗接种情况,并没有比香港好多少,而人均医疗条件还要更差,如果出现大流行,那么按照香港这一波疫情的死亡率,中国的死亡将会至少达到万人……他还对比了新加坡、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和越南,认为这些国家,老年人疫苗都打得足足的,越南甚至上门强打。于是:年一季度奥密克戎的席卷下,毫无准备的香港,和其他做过准备的地区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一季度的十万人新冠感染死亡率,香港是韩国的5倍,是澳大利亚的7倍,是越南的11倍,是新加坡的14倍,是新西兰的22倍。最后说一句,很多人强调上海十几万感染者几乎都轻症,重症只有一个,我觉得,它是现行抗疫政策的结果,恰恰不是可以改变现行抗疫政策的原因。这就是我开头所谓的,因果颠倒。还是那句话,中国最有抵抗力的年轻人,都疫苗打得足足的,老人反而打得不够。可老人真去打了,医护人员一看你的年龄、状态、基础病,人家又不敢给你打。我家老人昨天去了一对,人家只敢给一个打,另一个不给打。现在上海抗疫是特别难,但我真不好意思喊上海加油。我能喊的,是每个人给自己加油。因为没有这个难处,就有那个难处。每个人的轻重缓急不一样,所以,大家各自加油,各自安好!点击
上一篇文章: 北欧留学芬兰高中免学费留学项目 下一篇文章: 北约外长会讨论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