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制裁出炉后,俄立即对荷兰断气,

再过3天,俄乌冲突将进入第天,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

站在5月的最后一天,回首过去的3个多月时间,乌克兰局势可谓是变化莫测。唯一不变的,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坚持不断地呼吁俄乌尽早恢复谈判、实现停火,且美西方切勿再“添柴、浇油”。

终于,美国内部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

当地时间30日,美国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四星上将马克·米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升级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但他认为“通过谈判打开局面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米利透露了两点信息:一是俄美两国防长自13日恢复通话以来,目前依然保持对话;二是五角大楼的负责人,和俄总参谋长之间也在进行沟通。

这些迹象表明,俄美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常态、顺畅的军方高层沟通渠道,有利于管控战争的烈度与范围。

重中之重,是要避免两个核大国产生直接冲突,后者或将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米利的表态,既不能代表美国军方,更不能代表整个美国政府。比如,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海恩斯就坚持认为:谈判不会有效果,冲突只会再升级。

除此之外,米利主张的“谈判”还将面临3重难关。

其一,美国有必要“掂量”一下自己和乌克兰的信誉问题。

在此之前,乌总统泽连斯基就“俄乌谈判”一事屡次变卦,莫斯科当然会怀疑所谓的谈判,会不会只是美乌的“缓兵之计”?

其二,俄方当下究竟愿不愿意谈判,这也是一个问题。

前不久,俄军刚刚拿下顿巴斯战略重镇红利曼市,乌东战局形势一片大好,正是乘胜追击的关键阶段。普京很清楚:战场上拿到的越多,谈判桌上才能拿到更多。

其三,美国凭什么确定,泽连斯基会百分百配合谈判?

关于乌克兰有可能成为“牺牲品”一事,泽连斯基应该有心理准备,关键在于他本人如何“体面地退场”。诚然,华盛顿能对基辅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但泽连斯基势必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美乌之间也会存在“勾心斗角”。

有着如此多的“拦路虎”,足可见重启俄乌谈判绝非易事。

况且,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谈判,完全相当于以美国为首的“反俄联盟”,同俄罗斯一国之间的谈判。

如果这个“反俄联盟”内部都一团糟,那在战场上步步败退的基辅方面,又哪里有底气和莫斯科“讨价还价”?

可偏偏,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约,亦或是美国自己,都有太多的麻烦事。

先说说欧洲吧。

当地时间30日,欧盟各国领导人终于在欧盟特别峰会上达成协议,将立即禁止俄罗斯石油通过“海运”方式进入欧盟,但管道供应的俄罗斯石油将得到豁免。

对此,欧盟声称得到豁免的俄罗斯石油不到原先的1/3,且到今年年底前将被削减至不足10%。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就是各方妥协后的产物,欧盟表面的胜利之下隐藏着更深的裂痕。

说到底,不患寡而患不均,欧盟内部的区别对待让不少成员国颇有微词,嫉妒匈牙利等国得到的“不公平价格优势”。

谁让俄罗斯能源便宜呢?

前车之鉴就是波兰,自俄罗斯一个月前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后,波兰油价便又上了“新台阶”。于是在30日当天,波兰也撑不住了,宣布停止向乌克兰免费供应燃油,之后的燃油交易就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

明明是对俄制裁,欧盟经济却陷入更大危机,普通民众则要面对通胀,乌克兰更是“缺油少钱”,实在是有些滑稽。

但俄罗斯还不解气,在同一天就宣布对荷兰“断气”,理由是荷兰不遵守“卢布结算令”。此外,丹麦能源公司承认,下一个被“断气”的很可能就是丹麦。

总而言之,这场“能源大战”的好戏才渐入佳境,且拭目以待吧。

接下来,再谈谈北约内部。

31日这天,土耳其外长表示,由于库尔德工人党在法、德组织示威活动,因此土耳其外交部召见了法、德驻土耳其大使。

不难看出,这是土耳其反对芬兰、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后的余波。

这段时间以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不厌其烦地向美西方强调:芬兰和瑞典必须将“库尔德工人党”视作恐怖组织,否则只要他还在任,芬兰和瑞典就休想加入北约。

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并没有为此付出实际行动,因此这次库尔德工人党的示威活动,也让土耳其找到了发作的机会。

实际上,土耳其执政党的一位议员此前曾提议称:如果北约不能满足土耳其的要求,那么“退出北约”也是一种选项。

毕竟,土耳其和北约个别成员国的关系可谈不上融洽,其中就包括希腊。

29日的时候,希腊移民部长就发布消息称,决定将希腊与土耳其边界的钢墙从40公里延长至公里,以阻止难民从土耳其进入欧盟。

毋庸置疑,希腊对这个有着年血海深仇的邻国从来没有好感。

因此,其长期指责土耳其“放行”难民、借此向欧盟施压,却无视土耳其国内有超万难民,且后者大多数来自惨遭欧美军事打击的叙利亚。

别忘了,土耳其本月初还因为与希腊的分歧,退出了原计划参加的“北约虎会”联合空军演习。

最后,简单聊聊美国自己吧。

30日晚,驻伊拉克美军所在的阿萨德空军基地,遭到了至少5枚导弹的袭击。目前,美方尚未确定导弹由谁发射。

结合过往的经历来看,要么是极端组织ISIS,要么就是伊朗革命卫队,其余势力的可能性较低。

尤其是伊朗,日前一名高级军官惨遭“斩首”,基本可以确定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谋划,因此驻伊美军基地此次遭遇袭击,说不定就是伊朗的报复。

但无论是谁干的,这次袭击都暴露了美国战略的一大隐患:在欧洲煽动俄乌冲突,又试图在印太挑起地区矛盾,另外还要应付在中东制造的“烂摊子”,分心三处的美国政府其实“压力山大”。

总之,还是奉劝美国且行且珍惜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