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美女为什么长得像中国人石峁城是被谁攻
古匈奴人从西伯利亚杀向石峁,石峁沦陷
文/郭峰(书房记专栏作家)
上期讲到,生活在石峁的土著居民正唱着歌,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年前的一天,古匈奴人(古胡人)从蒙古高原杀向石峁,石峁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请您继续阅读。
这是一群与华夏截然不同的异族,有人说他们来自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畔,是古叶尼塞人,操的是古叶尼塞语;有人说他们来自西亚荒漠,是古斯基泰人,操古斯基泰语。叶尼塞人也吧,斯基泰人也吧,老郭姑且称其为“古胡人”,准是没错的。
也是气候原因,古胡人从阴山南下,赶着牛羊来到黄土高原。
他们的牛羊与戎人的牛羊是同一祖先,都是年前两河流域驯化的,但迁徙的路径不同。西戎人赶的牛羊是从西亚、新疆、河西走廊,经过一个个绿洲传递到中国的,走的是南边的绿洲通道,和今天的丝绸之路重合;古胡人的牛羊,是经北边的欧亚草原大通道传到中国的,走的是草原通道。
绿洲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老郭说过,高寒地区培育的人,高大威猛,英勇好战。
西伯利亚那嘎达,比河西走廊、河湟谷地,更高、更冷、更高寒,古胡人也就更野蛮。西戎人够野蛮的了,古胡人比他们更野蛮,野蛮得不得了,凶残暴烈,杀戮成性,性格还不好,喜欢喝酒,脾气暴躁。
西戎人虽然放牧,但一直没放弃自己的老本行,种植粟和黍(谷子糜子),是半农半牧的农民。古胡人是纯正的牧羊人,他们只吃肉,只喝奶,不吃粮食,也不吃蔬菜,大便干燥,便秘。
后世的欧洲人,喝中国绿茶通便,才好受一些。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说,封锁起来,不给洋人茶喝,洋人就会大便干燥,结肠而死。这时的古胡人就像年后的洋人,大便干燥,相当难受。
古胡人杀向陕北石峁。
前面说过,我们汉族携带的是O,不管O1、O2还是O3,总之是O。中国14亿人,75%是O。O系人特别能生育,于是我们有14亿人,世界第一。
古胡人携带的基因是Q和N。
同一民族不一定是同一基因,可能由两三个不同的基因组合而成。同样,同一基因也不一定是同一民族,不同的民族可能拥有同样的基因。
Q,我们熟悉,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史上给中原民族很大压力的草原民族,往往就是Q。
N呢,世界上拥有N最多的民族是芬兰,63%的芬兰人是N,于是把这一基因称作芬兰基因。另外,爱沙尼亚人40%,俄罗期27%,瑞典9%,都属于来自东亚部落的黄种人后裔。特别是芬兰,金发碧眼,竟然黄种人血统如此之高。
芬兰区位图。离中国十万八千里。
难道N是白人?
不,N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和你我一样,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他们的老祖先就生活在东亚。
1万年前,N系人向西迁徙,年前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东欧平原,神使鬼差,最终抵达北欧。只所以长成现在这样,是一路西行,染上了欧罗巴人种的金发碧眼。
剧透一下,周的贵族正是这个N。
这不是老郭瞎掰扯,是复旦大学从周人贵族墓中测出来的。
结果一公布,给众多国学爱好者毁灭性的打击。
“苍天啊,大地啊,我们敬爱的周,竟然是N!”
芬兰美女,金发碧眼,长得为什么像中国人?
古胡人从阴山而下,迅速占领了内蒙乌兰察布,在那里创造了老虎山文化。老虎山在乌兰察布凉城,离石峁公里。
接着,古胡人又占领了鄂尔多斯,在那里创造了朱开沟文化。朱开沟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距离石峁仅公里。
朱开沟出土的陶盉、陶杯,饮酒用具。古匈奴人爱喝酒。
朱开沟发现的青铜匕首,胡匈奴人较早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敌人步步逼进,黑云压城,石峁一片恐慌。
这时,是公元前年前后。
神职人员开始占卜了,人们跪在神庙前,随着牛胛骨一点点灼烧,人们心急如焚,祈求吉祥卦相。
大凶。
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石峁城笼罩在恐惧中,主妇们把孩子紧紧抱在怀中,男人们不论老幼都上了城墙,贵族连夜召开军事会议,争论不休。还没等争论出结果,古胡人已兵临城下,把石峁围了个水泄不通。
敌人断了水源,石峁人饥渴难耐,喝牛羊血解渴。古胡人只一个冲锋,城破了,石峁城陷入血雨腥风。
石峁发现的,用来占卜的牛肩胛骨,扔在沙坑里。
古胡人冲进城,举着硕大的牛角和木棒,大肆杀戮。他们冲进宫殿、神庙,把象征王权的威武陶鹰砸碎,扔进垃圾坑;把神圣的占卜用的牛肩胛骨扔下南城墙;宫殿和神庙坍塌了,精美的石雕洒落一地。
这些陶鹰、牛肩胛骨,在考古发掘中都找到了。
石峁陶鹰,捣碎了扔在皇城台东墙北侧的废墟中,考古得以发现。
城破前,有一人,或许是国库保管员,他把1.4万根骨针、21把口弦琴,匆忙中,埋在皇城台东墙北侧的坑里,希望逃过一劫,以后有机会再挖出这笔财富。很显然,他的愿望落空了,年后得以展现在我们面前,供考古研究。
口弦琴,这样的口弦琴,石峁发现了21把。
石峁发现1.4万根骨针,比现代钢针还细,绝大部分没使用过,应充当货币。
弹奏口弦琴,带有草原风格的乐器。
胜利者站在石峁山顶,远近山川一览无余,西边是秃尾河,左侧是深沟,右侧是洞川河,三面悬崖,只有东边与其他山相连,还有葫芦一样的细腰。
首领说,我大江大河,阅览无数,还没见如此险峻之地,感慨道:“美哉!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就这感觉)
入侵者把石峁定为都城。
石峁进入新时代。(未完待续)
参考书目:《竹书纪年》《寒山忆雪》《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初论石峁遗址与欧亚草原文化的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