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看电影学历史无名战士硬核小

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影片拍摄于年,时长三个小时,豆瓣评分7.9分。

影片改编自芬兰作家瓦依诺·林纳于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讲述了一队芬兰士兵在苏芬战争中的经历。

影片基调异常客观真实,有着北欧人特有的冷静与克制。分钟的片长,激烈的战斗场面时断时续,画面却是标准北欧性冷淡风,没有一丝热血和激情,留在观众心头的只有战争的残酷和压抑。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主角,一个一个的你认为的主角都会在影片中死去,或者说主角就是一个一个的普通士兵。

看惯了将军主帅的运筹帷幄,阅尽了千军万马的浩荡场面,再来看这种没有宏大场面的支撑,没有爆炸特效的炫技,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底层军人的奋战、煎熬、挣扎、求生,确实让人别有一番感触。从这个角度讲影片堪称“小兵们”的战斗史诗颂歌。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会不自觉的认为,芬兰人有充足的理由,把这部电影拍摄成勇气与豪迈激荡的热血主旋律战争片。

但导演没有这样做,而是把电影的基调定位为残酷和悲壮,电影的这种处理,可以说对芬兰的历史和国民性定位非常准确,同时使电影更加凝重、有历史感。

好了,关于影片就介绍到这,下面咱们就来重温下影片所涉及到的历史—苏芬战争。苏芬战争爆发于年11月30日,可以看做是苏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赛准备的热身赛。

战争的爆发源于苏联觉得自己家门口战略空间不够大,于是找芬兰要求互换土地,并且要强租港口汉克用来驻军。

理所当然的遭到了芬兰政府的拒绝,苏联开始耍无赖,学日本鬼子自导自演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死亡,严正要求芬兰政府给个说法,并割地赔款+赔礼道歉。

照例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举起正义的大旗大举入侵芬兰,苏芬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历时三个月的战争,全都处于芬兰的冬季,因此也称为“冬季战争”。

以战争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来说,如果苏联是北极熊的话,芬兰无疑就是一只小蚂蚁。

芬兰全国总人口只有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战斗机只有56架,坦克只有32辆,还都是一战老爷车。而苏联红军常备军人的数量比芬兰全国人口总量还多。

因此当11月30日,苏军以23个师、1个坦克军、4个坦克旅以及约余辆坦克、多架飞机,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时,全世界都认为芬兰完蛋了。

斯大林甚至乐观到在战前就给苏军下达了手令,要求苏军不要跑的太远,以免进入瑞典的领土。

负责具体进攻的赫鲁晓夫表现的就更露骨了,认为:“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苏联人确实是这么想的,但芬兰人并不这么想。面对苏军全面进攻的态势,芬兰人坚壁清野,疏散民众,进行全国总动员,将陆军扩充到12.7万人。

芬兰军队靠着曼纳海姆防线采取层层防御,逐次抵抗拖垮苏军。芬兰军队还发挥滑雪特长,突袭苏联红军后勤,切断苏联红军的补给,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步步蚕食。

芬兰甚至产生了"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狙杀人)这样的到目前为止都是全球最高狙击手的传奇。

以为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凯旋的苏军被虐的直接找不到北,苏军坦克等重装机甲武器因严寒频出故障,士兵冻死饿死成为常态。

损失了好几个师后被迫临阵换将,撤下了崔可夫,换上了铁木辛哥。

辛哥这次做足了准备,并增兵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说白了还是靠人堆的。

到年3月5日,芬兰军队就算再能干也已经处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的境地。

国际上从前的盟友德国因为刚和苏联合伙瓜分了波兰,选择了假装没看见。

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但除了援助了一些武器外也是光承诺不行动。

瑞典、挪威害怕战火烧到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只敢偷偷派志愿兵参战。

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被迫选择签订耻辱性条约,根据年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的1/10、即5.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5的工业产值。

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苏联在付出了20万伤亡的代价后终于得到了它想要的,但苏军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隔壁的希特勒看的目瞪口呆+喜出望外,越发的坚定了干倒苏联的信心。

对于苏联人的行径,芬兰人始终耿耿于怀,在森林中兴建营地,招募士兵刻苦训练,苦苦等待时机收复失地。

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德军以雷霆万钧之势闪击苏联。

芬兰人觉得时机到了,跟着德国人的战车经过近半年的激战,收复了所有冬季战争的失地。

这场与二战同步的战争,芬兰将其称为“继续战争”,认为它是苏芬冬季战争的延续。苏军此时兵败如山倒,莫斯科都差点丢了,但克制的芬兰人并没有落井下石,收复失地后任凭希特勒如何诱劝未再前进半步。

风水轮流转,转眼到了年,反攻的苏军再次大兵压境,芬兰人再次顶住了钢铁洪流。不同的是,这次同伙名声太差,必须考虑退路了。

经过英国协调,年9月,芬兰宣布退出战争,同苏联签订了停战协定。

被惹毛了的毛熊这次更狠,要求芬兰必须在6年内以实物形式赔偿3亿美元给苏联。

因为芬兰是木材大国,所以特别规定赔偿实物中只能有三分之一是木材,其余必须是船舶、机械和电缆这些芬兰人之前没有造过的玩意儿。

以前割的地不算,还要再加上个位于北极圈内的不冻港-贝柴摩。

同时规定芬兰陆军不得超过3.4万人,飞机不得超过60架,海军不得超过人,军舰吨位不能超过1万吨。

总之是把芬兰按地上使劲欺负,就这条件还是卖英国个面子打了对折的,不然得赔6亿。

芬兰和苏联做邻居是它的不幸,能够保持独立至今是它的幸运。苏芬战争虽然苏联胜利了,但却丢了脸面失了信义。芬兰人用一比十的战绩证明了自己虽败犹荣。

如今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芬兰在全球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清廉指数排名、全球幸福指数排名都是第一。

当年为了赔偿苏联被迫发展起来的电缆成就了诺基亚,船舶业如此成为芬兰工业的全球名片,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影片的第三版了,年、即小说出版后的第二年就被改编成电影,年出了第二版。

三个版本一模一样的还原历史,一模一样的内容结构,一模一样的主角塑造,可以很清楚的让每一代的国民在他们三十而立的时候,能通过这部电影记住这个国家是怎么站起来的,并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国民教育,就是最好的国家凝聚力。

芬兰人做到了,我们可以学习下,以后少拍点抗日神剧,多拍些真实冷静的作品,告诉国人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走到今天的,未来又将要往何处去。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7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