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或许将被颠覆芬兰物理学家首次在宏观

大家好,欢迎收看量子科普第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芬兰物理学家首次在宏观物体上实现量子纠缠的那些事儿。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的缔造者之一,但爱因斯坦却对于微观量子世界中一种现象十分不解,甚至多次质疑过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这种现象就是微观量子世界中的量子纠缠现象,处于纠缠系统内的两个或多个粒子可以保持诡异般的联系,这种联系既不受时间的约束,又不受空间的束缚,即使处于纠缠系统的粒子,一个在地球,另一个远在银河系的边缘,它们也可以根据对方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量子纠缠中粒子的感应速度显然违背的相对论中关于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的定论,所以爱因斯坦称量子纠缠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而且处于纠缠态的粒子的自旋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一个向上,另一个必然向下,但是由于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导致如果人类不进行观测,就永远无法弄清楚粒子的具体状态,也就是说当人类不进行观测的时候,微观粒子可能出于任何一种状态,我们只能使用波函数来描述粒子状态的概率,只有当人类的观测行为介入时,观测导致粒子的波函数崩塌,粒子从叠加态快速坍缩单一态,爱因斯坦是坚定的绝对论者,爱因斯坦相信宇宙的运动规律不可能如此随机、无法预测,所以爱因斯坦嘲讽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

虽然微观量子世界的很多理论、现象颠覆了人们经典的认知,但是粒子所表现出的不可思议还是仅仅局限于微观粒子世界,人类所生存的宏观世界还是被经典力学、相对论所统治,但是近期在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刊登的一篇论文或许将颠覆经典力学与相对论,芬兰物理学家首次在宏观物体上实现量子纠缠。

芬兰阿尔托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MikaSillanp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实验,Sillanp教授将两个硅芯片上的金属铝片制成的振动鼓膜,通过某种科学手段实现了微观量子世界中才能出现的量子纠缠,两个鼓膜的直径达15微米,这几乎接近于人类头发的直径长度,两个鼓膜在人眼的观测下都是清晰可见的,Sillanp教授宏观物质的量子纠缠实验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学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6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