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经济差距,可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小北财

最近有篇文章非常火,就是:天津败退,北方只剩一座前十大城,南北差距已到最严峻时刻?

这篇文章罗列了目前中国GDP前10的城市,北方只有北京独占一席。

文章用数据还罗列了南北方城市GDP排名,南方是北方的2倍左右。

南北经济差距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固然和产业结构有关,北方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为主,而南方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但气候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我们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利用经济规律去分析问题。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末,世界的产业支柱都是重工业,也就是煤铁为中心的经济,这也造就了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重要城市的高光时刻。

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就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放弃苏联模式,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北方体制优势不复存在,南方的优势开始出现了。比如广东福建一带的人民和海外联系更加密切,能够吸引外资、技术。南方的海上交通更加便利。而北方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比较大,人们的思维难以转型。

同时,北方生产的重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而南方的轻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更加明显。

当计划经济退潮之后,留下的还有一系列思想观念以及行政体系上的“后遗症”:等、靠、要,缺乏冲劲和拼劲,行政效能低下,缺乏创业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经济都是南强北弱,虽是规律,但现在越来越拉大了。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气候原因。为什么是从年到现在的10多年间,南北差距愈演愈烈?

不管是哪个国家、地区,也不管历史、文化背景有多么不同,一个不变的规律是:在达到基本的温饱水平之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会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人们在达到基本的温饱水平之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越能享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人们活着的方向就是越来越快乐,对生存的自然条件也就有所挑剔。

这个时候,南北方的气候因素就是影响城市发展差距的最大因素。

因为随着人员的距离,大量智力比较发达,受过良好教育,和手握资本的人们都会向生活环境较好的南方城市集中,从而形成了聚集效应。

这也是南方人口密度比北方要大的原因。人口结构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事实上,在交通日益便利的今天,高纬的衰落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芬兰的经济早在年开始就停止增长了,芬兰的资本家更喜欢把投资落在爱沙尼亚。

同样一个人,生活在高纬地区,他一年的基本生存维持费用远高于低纬地区。哪怕你什么都不做,这一大笔固定支出就已经出去了,取暖,服装,医疗。

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并不是说负担不起,可是没必要啊,既然有既更便宜、也更舒适的选择,那为什么呢?

所以,会出现黑龙江鹤岗,辽宁阜新等人口大量外流的空心城市,而这些外流的人口,恰恰都是有足够资本与学识的人才。

从平均工资来讲,随着经济发展,南方工资收入水平会更高。从而进一步吞噬着北方的经济,造成南北差异进一步扩大。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