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题也不补习走进芬兰教育的奥秘
关于芬兰,我们的印象是:圣诞老人、驯鹿、“千湖之国”和诺基亚。这个只有万人口数量的北欧小国,他们的教育凭什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呢?
我们查阅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的网站,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评价方法,考察各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方面的素养。
从年到年,除了数学略有下降,芬兰在科学和阅读方面一直稳居世界前十。属于世界第一梯队。
另外,根据年OECD的数据分析:芬兰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平均水平在参与PISA的国家和经济体中是最高的;在芬兰,每周平均学习正规课程的时间是参加PISA的国家和经济体中最短的时间之一;想成为同班同学中最好的学生之一的学生比例是参加PISA的国家和经济体中最低的;
也就是说,芬兰学生素质(数学、科学、阅读)位于全世界第一梯队,做到这一点,他们却花费了最少的时间,学生的幸福感更强。比起天天要上补课班,假期比上学还辛苦的中国学生来说,这难道不是现实版的: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吗?
1、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
芬兰孩子7岁入学,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得晚。芬兰教育认为,7岁的孩子,心智和情绪发育较为成熟,所以适合进入小学。他们还提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就在这个基础阶段,有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房子才能盖得牢固。
在小学的前两年级,有的学校会让学生分成三年来读。学校和老师会投入相当大的耐心和力气,帮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实实在在去协助、辅导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芬兰教育证明了:比拼起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芬兰孩子才是真真正正赢在了起跑线。
2、不提倡排名,不用考试衡量成绩,学习不焦虑
芬兰学校的考试次数不多,没有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比起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芬兰教育更加重视理解,着重探索原理,学会知道要问“为什么?”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反复训练,也从不教导任何迅速成功的诀窍。
芬兰的学校也不会搞一些什么排名和竞赛,所有的评估和考试,不是为了挫折学生,而是为让学生知道在哪里改进。
不焦虑的学习状态,这或许就是芬兰学生生活满意度高,即使不想成为同班同学中最好的学生,也依然能够努力和用心学习的原因吧。
3、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不让一人落后
芬兰教育中不断强调:平等、品质、公平;根据PISA的测试:无论贫富贵贱,大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芬兰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差别特别小。因为芬兰教育提倡:不让每一个孩子落后。
芬兰没有所谓的“资优班”(就是所谓的快班,实验班),他们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建立起可以一生追寻的正面学习心态。
芬兰也没有“后进班”,对于所谓的“后进生”,他们教育体系有一套独道的教育理念:老师鼓励“后进生”去披萨店、花店、洗衣店、餐厅等商家去实习,然后定期讨论生活中的各项课题。
因为这群孩子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们可能坐不住,所以这个课程是特意针对他们而制定。目的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给他们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
这些“后进生”,没有被学校、老师和社会遗弃,相反,在温柔和耐心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