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年前,雍正帝忙于继位之争,邻国皇帝

雷安萍讲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

年前,雍正帝忙于继位之争,邻国皇帝做了3件改变历史的事

在清朝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康熙皇帝末年的“九子夺嫡”,康熙的儿子们争相夺取太子位,以成大统。但在康熙皇帝废太子胤礽后,皇子胤禩最有实力,还有皇十四子胤禵及皇三子胤祉都露出争位迹象。只有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始终韬光养晦,既不露声色,又显示出其优势。而在清朝康熙皇帝儿子忙于继位时,邻国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崛起,此时沙皇彼得一世已经于年继位,年掌握了实权。两个王朝还互不知悉。但彼得一世亲政后两年,有一件事改变了历史。

夺取出海口

年,彼得一世掌握大权后,便开始致力于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彼得一世预感到,俄罗斯帝国要想崛起,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否则俄罗斯必定沦为被欺负的地步。年,彼得一世派人到西方学习技术。而彼得一世本人也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一并去荷兰、英国学习先进造船和航海技术。一个国家的皇帝,为了国家崛起,都亲自上阵学习,这样国家不强大都不行。

①彼得一世学成回国后,即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军事上,主要建立了一支正规的海军,他曾经有一句名言:“如果世界上一个君主,他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加上海军,他就是双臂齐全。”彼得一世改革领域并不仅仅限于军事改革,他还涉及到文化、行政、金融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俄罗斯各个领域改革,都向西方看齐,这是俄罗斯西化改革的一部分。有学者称彼得一世的改革:“几乎超过了世界历史上文明时代的任何一次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同世界其他国家改革一样,也面对保守势力的阻挠。但彼得一世并不像其他国家领导者,与保守派妥协,而是强势镇压,其手段很残暴,“不惜以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进行改革。彼得一世的儿子阿列克谢联合保守贵族反对彼得一世的改革,他毫不犹豫的进行了打压,并亲自看着儿子被处决。这样强势的皇帝,必然也具有对外侵略本性。

②彼得一世改革后,首先把目标瞄准了邻国瑞典,为什么第一个目标选定瑞典?彼得一世的意图很显然,那就是获取出海口。但瑞典也是强国,彼得一世不拿软柿子捏,专找硬茬下手,足以看出彼得一世要成为强国迫切心理。

彼得一世联合丹麦、萨克森与瑞典展开了“北方战争”。在战争伊始,俄罗斯及两个盟国并不占优势。但年,俄罗斯帝国与瑞典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打败了瑞典好战的国王卡尔十二世,彼得一世亲临前线,给予瑞军以毁灭性打击。

年,俄罗斯与瑞典型签订《尼斯塔得条约》,彼得一世终于夺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里加湾的大片土地,从而获得了出海口。这一历史意义,对于后苏联、俄罗斯影响比较大。

露出天子相

当彼得一世战胜瑞典,并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时,清朝皇室在干什么呢?此时雍正皇帝还未继位,正处在继位的关键时期,但这一年,康熙皇帝交给雍正皇帝一件大事,这件事在历史上虽然很平凡无奇,但这件事却透露出康熙决意传位于雍正的信息。

年,雍正皇帝已经44岁了,但这一年,正值康熙皇帝登基60年大庆。康熙皇帝派雍正到盛京祭告祖陵。祭告祖陵一事,皇帝可以亲自参与,也可以委派皇子代表皇帝祭祀。但意义不一样,能代表康熙皇帝的,也预示着将来接位。此时没人能够真正看出康熙帝的打算。但史料对于雍正继位的确有所抹黑了,雍正皇帝在继位中,虽然低调,但他也参与争位,只不过没露出真相,但康熙也对雍正很满意,有意传位于他。

雍正皇帝到盛京完成祭告祖陵事宜后,又回京参加贡士会试卷复查工作,到了冬天,他又代康熙皇帝到南郊再次祭天。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康熙有意培养雍正参与处理国家大事,每一件都意见非凡。

③当彼得一世拿下波罗的海出海口,其功绩达到巅峰时,年,彼得一世并没有中断开疆拓土之路,而是开始征伐波斯,并夺得里海西岸、南岸土地。而这一年,雍正皇帝继续按照康熙帝的命令,“清查京、通两仓”,这两次代康熙的巡视、祭天及处理政务,对雍正锻炼很大,他了解到全国建设情况,对各地风土人情、宗教情况及历史问题都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其后续治理国家奠定了基础。另外,雍正代表康熙处理政务,考查各地官吏,也向他们释放一个继位信号,为其后来铁腕治国都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帝国对比

对比同时期俄罗斯帝国与清朝,俄罗斯帝国致力于改革强国,并开始开疆拓土找出海口,而清朝主要忙于内部事务,守成观念较重,闭关锁国,海洋意识不强。但两个帝国发展历程不一样,清朝到雍正继位当皇帝时,已经处于巩固国家稳定的时期,没有进一步开疆拓土,这是清朝入关完成的主要工作。清朝汉化后,其疆域也达到顶峰,因此,巩固既有领土,是清朝主要工作,虽有守成一面,但作为入主中原的王朝,这也是必经之路。

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就始于彼得一世,从当时俄罗斯帝国所处位置看,俄罗斯面临形势很严峻,如果俄罗斯帝国不向外拓展,必然成为被瓜分对象。因此,彼得一世横空出世,致力于改革,并拿下出海口,才使得俄罗斯逐渐强大起来。

当然也不能小瞧清朝此时的“窝里斗”,这是清朝客观存在的条件。雍正皇帝继位后,也随即开始的改革和反腐,这些都是清朝幸事,也为后来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如果选其他皇子治国,继续延续康熙皇帝时的制度,清朝也势必走入死胡同,说不定早就灭亡了。因时、因地、因势,清朝都不可能像俄罗斯帝国那样不断开疆拓土,因为俄罗斯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清朝维护农耕文明成果,并不是落后守旧的表现,这是不同地域文明产生的结果。但彼得一世所做的事,最终成为两个帝国强弱分水岭。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7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