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战最愚蠢战争计划,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导读:这是二战最愚蠢战争计划,巴巴罗萨计划,为何以失败告终?我来给你揭秘原因。
“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德意志第一帝国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很牛掰名字,神圣罗马帝国,后来改名叫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德意志人一直以罗马帝国继任者自居,其实看过欧洲史的人都知道,他们啥也不是。
说起巴巴罗萨这个人其实还是很勇猛,曾被誉为“中世纪最成功的德国领袖”。
公元年,巴巴罗萨曾领导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不过很可惜,这位老兄在河里游泳时不小心淹死。
年,希特勒领导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他将这次行动代号称为“巴巴罗萨计划”。
说实话,这个计划的名字就没取好,要知道巴巴罗萨在十字军东征路上淹死,压根没达到目的,看来希特勒还是读书少,没搞明白巴巴罗萨的结局,这或许也预示着巴巴罗萨计划最终会失败。
之前,希特勒还给该计划取了个名字叫“奥托计划”。这个名字就很好,毕竟奥托大帝是欧洲当时最有权势的君主,南征北战没输过,将神圣罗马帝国带向强盛,不知道是哪位狗头军师让希特勒放弃这个名字。
巴巴罗萨计划为何会诞生?
年初,希特勒在欧洲战场上其实已陷入僵局,当时他征服法国,却啃不动英国,在轰炸英国的时候还遭到英国反轰炸,搞得柏林市人民人心惶惶。
为了扭转局面,希特勒必须要对战略部署进行重新规划。原本希特勒和斯大林已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且规定德国向苏联提供高科技武器,而苏联则向德国提供石油原料。同时在德国闪击波兰时,也邀请苏联一起瓜分波兰。
从这个角度上说,苏联和德国当时是没有摆上台面的盟友关系,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骑虎难下的希特勒终于还是将眼光瞄向苏联,但希特勒这么做是他一生中做的最愚蠢的决定。
那么哪些原因促成德国要出兵入侵苏联呢?
一,斯大林名声不好。他发现斯大林在国际上名声并不好,毕竟斯大林在苏联内部进行大清洗运动中杀害、囚禁数百万人,尤其是将有实战经验的将领处决,如图哈切夫斯基。
这下可好,希特勒似乎看到征服苏联的机会,毕竟打败斯大林,大家也会夸赞希特勒,因此这项计划有一定正义性。
二,德国和日本、意大利成为盟友。除此之外,苏联和日本在远东较量,而德国、日本、意大利则签订《三国同盟条约》,他们“哥三”成为正儿八经的盟友。苏联一看不对劲,立马也申请加入轴心国序列。
年11月,苏联和德国特地在柏林协商加入轴心国事宜,不过最后苏联没答应,德国提出的条件早在年8月巴巴罗萨计就已经治理好,所以德国这个时候压根不希望苏联成为盟友。
三,苏联侵略芬兰暴露短板。年,苏联曾趁欧洲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派兵入侵芬兰。苏联先后投入百万大军,结果却付出至少60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苏芬伤亡比达到10:1。
要知道,当时的芬兰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只有万左右的小国,苏联算是把老脸丢尽,到最后也没能彻底征服芬兰,反而让芬兰一战扬名。
这让希特勒更加坚定征讨苏联的信心,他认为时机已成熟。当年拿破仑兵败沙俄之手,如今希特勒打算超越拿破仑,完成征服俄国计划,这也是一战时期“下士”梦寐以求的事情。
巴巴罗萨计划存在哪些漏洞,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巴巴罗萨计划在实施前,希特勒已陷入僵局,他没办法搞定英国,可战争步伐又不能停歇,因此希特勒只好瞄准苏联,可德军高层很多将领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进攻苏联是迟早的事,但一定要解决完英国后,毕竟德军不能陷入腹背受敌境地,希特勒偏偏反其道行之,他认为只要打垮苏联,英国会被吓傻,最终选择不战而降。
计划顺利进行着,希特勒依旧采取闪击战打法,将百万大军派到苏德边境,随后发动闪击战。就在德军进攻前一刻,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谁劝他都没用。
话说回来,巴巴罗萨计划漏洞到底在哪里。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一,没有直奔莫斯科而来。当初设计计划的时候,希特勒和很多将领产生分歧,身经百战的将领们认为,擒贼先擒王,应该直接集中百万大军攻打莫斯科,一旦莫斯科拿下,其他地方就不战而胜,可希特勒却更加看重能源和原料,他将战争重点放在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这里资源丰富,可以补充德国给养。
最终大家只能听希特勒,将德军分成三大部分。北方集团军群有29师,主要攻占波罗的海沿海,继而直奔列宁格勒。
中央集团军群有51个,从华沙出发,直奔莫斯科而来。
南方集团军群有63个师,朝乌克兰高加索地区而来。
很显然,希特勒将重点放在南方集团军群,他希望尽早获得更多资源和补给。本身这种想法没什么问题,正因为如此,使莫斯科有了喘息之机,斯大林也有了与莫斯科共存亡的信心。
二,被意大利耽误了一个多月。巴巴罗萨计划打算于年5月15日开始发动进攻,可偏偏4月初意大利在希腊战败,希特勒对这个盟友非常无奈,只能骂骂咧咧派兵前去相助。
4月30日,德军顺利占领希腊全境。正因为如此,巴巴罗萨计划便推迟到年6月22日进行。这一个多月时间看似不重要,实际上直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因为晚了一个多月导致德军没有在冬季来临前搞定苏联,冬天一来谁都得完蛋。
三,后勤补给不到位。希特勒光顾着往前冲,他预计不到两个月时间会彻底结束战争,结果一不小心就打到冬天。
尤其是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的时候,一直延续到年12月,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德军军中严重缺乏冬季装备、食物补给,而希特勒却从来没考虑过,毕竟他觉得两个月就能结束战斗,谁能想到会出这种事情?
由于后勤补给完全跟不上,导致前线德军士兵只能在忍饥挨饿中战斗,试问,这样怎么可能打胜仗?
四,情报出现严重错误。在苏德战争开始前,德国就对苏联的真正实力缺乏足够了解。
巴巴罗萨计划出现世界战争史上最严重的情报错误,该计划设想苏军兵力为个师,约万兵力,苏军约有0辆坦克、0架飞机。
德军投入万作战部队和数量更多技术兵器,以苏德军队质量差距,苏联将和法国一样迅速落败,这将是闪电战又一杰作。
实际上,苏联军队第一线兵力是个师,共超过万人,坦克飞机数量全部过万,并且苏军还有预备役军人多万,这些军人都是训练超过半年的准军事化部队。
在德国进入苏联后,苏军越打越多,损失万,又来万,而德军在损失万后,迟迟不能补足缺额。
德军情报部门对苏联情报工作可谓是一塌糊涂,连苏联铁轨轨距和欧洲不一样都不知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败,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德军恰好是第三种,这能有不败之理吗?
结束语
总结一下,德国体量太小,只适合闪电战,苏联之所以能由守转攻,并取得胜利,是因为苏联面积和人口实在太大、太多,即使丧失多万军队,斯大林依旧可以从西伯利亚征调数十万大军,且苏联地大物博,完全可以和德军打消耗战。
反观德军,后方补给不稳固,各种供应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消耗,德军拖不起,打败仗是必然。
巴巴罗萨计划最大的失败就是将闪电战熬成持久战,分三路大军,以及意大利拖后腿,成为这一计划致命伤,最终以失败告终。
作为二战中最著名作战计划,本来可以改变二战历史,没想到最终成为纳粹德国的催命符,实在令人唏嘘。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对巴巴罗萨计划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