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香,高罗佩与大唐狄公案
国庆将至,因担心长假游人太多,几个朋友凑到一起,提前驾车去蓬莱玩耍。在开车的时候为了消解旅途困顿,大家纷纷谈起关于目的地的逸闻趣事。
最后轮到我的时候,不光“海山仙山”、“蓬莱胜景”之类的传说,甚至连当地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小面美食都被讲完。
一番搜肠刮肚之下,总算是想起了这个地方和神探狄仁杰相关的一段故事才得以保存脸面。
于是我从“三故友道别亭阁内,二强人拦路大道中”开始,将西人高罗佩所著《大唐狄公案》之中“黄金案”的故事娓娓讲起。
待到讲完,众人又对写故事的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而我在接下来的旅途之中为朋友们讲述这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大唐狄公案》以及关于其作者高罗佩先生的二三趣闻:
高罗佩: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的荷兰人
高罗佩(-),字笑忘,号芝台、吟月庵主,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
其人本名罗伯特·汉斯·古利克(RobertHansvanGulik) ,父亲是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一名军医。如今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搜索引擎上检索“vanGuilk”,词条一般都会指向这位高先生。(van相当于法语人姓名中的“de”、德国人姓名中的“von”一般代表其人出身贵族名门,类似于英语之中的“of”和“from”)
高先生是在荷兰人的爪哇殖民地念的小学,其父亲退役之后全家迁回国内。在其20岁的时候进入荷兰的莱顿大学修读汉学专业,仅用了2年他就获得中文、日文以及殖民法共计3个学士学位。
之后他在荷兰综合学术实力最强的乌德勒支大学深造,年他以一篇论及12世纪 米芾有关砚的论说的文章获得了东方研究硕士学位。
年硕士毕业后,高罗佩直接进入荷兰外交界供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更是以荷兰领事馆第一秘书的职务长期旅居重庆。
高罗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语言学大师,除了他的母语荷兰语外,他还精通英文、中文、日文、梵文、藏文,德文、法文、印尼文、马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古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等15种外国语言文字。
当然他最为热爱,甚至可以说是痴迷的还要数中文以及中华文化。有例为证:
1.他在2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终生练习不辍。
2.他醉心古琴演奏,拜多位知名当世中国琴艺大师为师。花费7年时间,考证出日本琴道是由明末清初有一位法号东皋旅日僧人从中国带去日本,并著有《东皋禅师集刊》刊印出版。
3.受《西游记》的影响,由于痴迷于孙悟空形象,他选择饲喂长臂猿作为宠物陪伴自己。其生前最后一本专著就是《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
4.他娶了一位中国的大家闺秀。
……
最后也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第一个将真正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文学形象介绍到西方世界的小说家,其作品《大唐狄公案》(也作《狄公断案大观》)在世界侦探推理小说界享誉盛名,而他所塑造的“神探狄仁杰”形象也被人们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墙内开花墙外香,高罗佩与《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又名《狄公断案大观》,是作者高罗佩用15年时间分辑完成。
全书有16个长篇和8个短篇,翻译成中文后约万字。书中的先后顺序并非按照成书日期,而是以根据狄公一生中重要事件以编年顺序排列。(高罗佩第一部狄仁杰故事是《铜钟案》而这《大唐狄公案》则是以其之后完成的《黄金案》作为开篇)
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入选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
最初产生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构想,要从高罗佩翻译一本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的清初公案小说开始。
从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开始,一直到由柯南道尔所塑造、风靡全球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在高罗佩生活的那个年代,西方侦探小说已经盛行了数十年。
而其实早在西方侦探小说问世前,中国宋元时期开始,公案小说就已在东方盛行了好几百年。只是在当时,小说作品无论是从西方到东方还是从东方到西方,几乎都是由水平较低的翻译完成。
更有甚者,由于历史问题当时在西方流传的大多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由日文版转译,可想而知,其水平定是差强人意。
拥有很高汉学素养的高罗佩,在选择直接将中文版翻译成西文(最初是英文版),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是在翻译的过程之中,他也逐渐发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弊病:删改加续。
出于诸如“为尊者讳”、“惩恶劝善”的目的,我国古代一些文人甚是喜欢删改加续前人的作品。(比如《水浒传》,自元代开始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版本)而这些删改加续过后的作品,往往会扭曲乃至完全抹杀作者本意。
事实上,高罗佩也只是翻译了《武则天四大奇案》前三十回就放弃了。
他很清楚,虽然中国的狄仁杰不能因为要照顾迎合西方主流价值观,而被曲改成为“福尔摩斯”式的私家咨询侦探。但通篇都是“青天大老爷”式的阿颂形象,即使翻译得再好也很难引起西方读者的兴趣。更不用说,借由这种翻译作品打开西方人对于中国公案小说的兴趣之门的初衷了。
他亦由此萌生了采用狄仁杰形象,借鉴宋元话本体裁,直接写一本“中国大侦探”小说的想法。
高罗佩先生直接用英语写出了“神探狄仁杰”的第一部故事《铜钟案》并且大获成功,随后的 《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几部《大唐狄公案》中重点章节相继完成。(英文原版之中有许多对于中国古代场景的注释,在中译本中因被当作常识而略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比较有趣。)
狄公小说在西方流行已久,被译成十多种文字,甚至包括瑞典语、芬兰语、 克罗地亚语 等小语种,其中《黄金案》的西班牙译本是由荷兰王子伯恩哈德所翻译。这部作品之后也有许多次被搬上电影屏幕的经历。
也许那个年代并没有“文化IP”的概念,但无论怎么说,狄公(外国人称呼狄仁杰为“JudgeDee”,直译就是“狄法官”)已经成了西方世界数代人心目中的“东方福尔摩斯”。
继往开来:中国小说新时代
时近国庆,想说些振奋精神的话语。
可能略有偏狭,也可能是葡萄酸吧。
之前总感觉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情,还是有些令人丧气,毕竟自己家的手艺让别人发扬光大,对后辈来说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这种负疚感一直持续到今日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
继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之后、韩国的电视剧只好走,中国的网络文学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新兴文化现象。
中国人自己写的小说总算开始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国外的读者甚至因为等不了翻译而自学中文来追小说……
Fasterrelease!(快点更新吧)“Storywasawesome!Pleasedonotstoptranslatingthisstory!(故事太棒了!翻译千万不要断!)这是在国外中国网络文学网站上出现极多的两条评论。
无论有何种非议,这都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在快到蓬莱的时候,我讲完《大唐狄公案》、高罗佩以及中国网络小说出海的故事。
一个朋友笑着问我:“什么时候能看见那些韩国欧巴天天拿着手机追咱们的网络小说啊?”
“就在今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