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英法为什么没有结盟
一、苏英法谈判与苏德谈判
年3月,斯大林在苏共十八大上阐述苏联的对外政策时,一方面表示“今后还要执行维护和平和加强同所有国家的外交联系的政策”,另一方面指出,因某些国家企图“煽起苏联的狂热去反对德国,毒化空气和没有根据地挑起同德国的冲突”,所以苏联应“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到冲突中去”(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此苏联应对德国侵略的外交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即由过去单一的联合英法等国集体抗德,转向“联合抗德”和“一国自保”并行。
正因为如此,苏联在十八大后一方面于年4月和英法恢复了因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而中断的联合抗德谈判,并在谈判中积极主张达成这样的协议:当苏英法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遭到德国侵略时,其他两方应立即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必要援助;当英法负有保证其安全义务的东欧国家或与苏联西部和西北部边境安全有利害关系的东欧国家遭到德国侵略时,苏英法三方应共同向他们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必要援助;三方应在最短时间内讨论并确定提供上述军事援助的规模和形式([苏]И.А.基里林主编.邢书纲等译.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与此同时,苏联也向德国伸出了橄榄枝。年4月17日,新上任的苏联驻德全权代表梅列卡洛夫在拜见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魏茨泽克时,说道“苏维埃俄国不会利用德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的摩擦反对它,也不打算这样做。从俄国的观点看,不存在能够阻碍与我们建立正常的相互关系的理由。一旦实现关系正常化,这种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5月20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会晤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时,提出:“为经济淡判成功起见,应当建立相应的政治基础。正如(苏联)与德国谈判的经验表明,没有这样的政治基础,就不可能解决经济问题”((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4)。在苏方如此这般的表白和推动下,德方终于在5月30日向苏方代表阿斯塔霍夫表示,德苏之间无任何争执,德国政府希望两国的贸易谈判在既是经济性又是政治性谈判的情况下进行(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人民出版社,:)。
二、苏英法谈判焦点
年8月12日,苏英法谈判到了关键时刻。苏联庄重承诺在英法遭到德国侵略时,苏联将派出相当于英法军事力量70%的部队对德作战;在英法负有保障其安全义务的波兰和罗马尼亚遭到德国进犯时,苏联将派出数量相当于英法派出的部队总和的师团对德作战([苏]И.А.基里林主编.邢书纲等译.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苏联所提的条件是允许苏联部队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以实现这种作战。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伏罗希洛夫解释:“苏联与德国没有共同边界,只有在允许它的军队经过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的条件下,才可以对法国、英国、波兰和罗马尼亚给予援助,因为没有其他途径与侵略者的军队接触”(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3)。很显然,苏联不满足订立一般意义的互助条约,而是要确保取得缓冲地带东欧的控制权,以防止这些国家倒向德国。早在年3月5日,苏联就向芬兰提出租用位于列宁格勒出海口上的阿兰群岛的建议。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具有“合法性”,苏联需要英法的合作,以说服其东欧邻国在必要的时候接受苏联的“援助”。
苏联提出的“间接侵略”是西方不愿也不能接受的。接受苏联的建议意味着把东欧最终割让给苏联,而英法保证东欧国家的初衷,在于维持东欧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德国的破坏,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它们才要求苏联的合作。如果英法将将东欧的控制权交给苏联,东欧国家的独立地位同样不保。况且,即使英法愿意接受苏联的建议,它们实际上也做不到。首先,两国的公众不会同意其政府再搞一次类似慕尼黑式的交易,舆论的压力很可能迫使他们下台(慕尼黑阴谋只涉及1万平方公里的德意志居民为主的苏台德,而东欧有多万平方公里,是慕尼黑阴谋的多倍)。其次,如果英法向这些小国施加压力,逼迫其接受苏联的“援助”的话,东欧国家或许会倒向德国寻求保护,如果东欧国家无法保持独立,只能选择成为苏德仆从国或者一部分,东欧国家很可能选择德国而不是苏联。所以,“间接侵略”成为谈判的中心议题。(梁军.试论年的英法苏莫斯科谈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
三、苏联最终选择与德国合作而不是英法结盟的原因
7月22日,苏联故意公布了苏德开始举行贸易谈判的消息,目的是迫使英法接受“间接侵略”,英国当然不愿看到苏德联手的结局。7月25日,英国通知苏联,它准备同意在莫斯科举行军事谈判。从8月12日开始在莫斯科举行苏英法军事谈判。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伏罗希洛夫不仅“一个劲地向自己的谈判伙伴建议转入具体协议的起草工作”([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吴昊、张彬译.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8月17日,德国外交部向苏方提出里宾特洛甫从8月18日开始准备随时飞抵莫斯科与苏方签订条约这天,苏联代表伏罗希洛夫元帅警告英法代表道:“我们的会议下一步将如何进展,完全取决于苏联军事代表团能否得到英法代表团对它提出的问题的答复……如果今明两天得不到英法政府的答复,那么,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暂时中断我们的会议,以期得到答复。”(徐天新苏联史(第4卷):斯大林模式的形成[M].人民出版社,:)。虽然此时苏英法谈判基本无分歧,但因波、罗两国担心苏联会“假途灭虢”而坚决反对其军队过境,英法迟迟无法对苏方提出的这一条件给予肯定的答复。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附加议定书。苏英法谈判无疾而终的原因:
(一)苏联要价太高。苏英法谈判的焦点就是“间接侵略”。年8月7日,联共(布)中央指示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伏罗希洛夫,“如果(英法)表现出排除我军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的话,那就表示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能达成协议的。”9月7日,斯大林跟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谈及此问题时说:“我们倾向于同所谓民主国家达成协议,为此,我们进行了会谈。然而,英国人和法国人想利用我们做雇工,可他们却不支付任何工钱。”(陈晖.年苏联对外政策转变的再认识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02):61-68))。苏联从来不会免费为别人打仗,签订同盟条约,必须获得一定的好处。苏联的真实要价或者“工钱”是“东方战线”,完全恢复沙俄时代霸占东欧的领土。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也没闲着,而是与德国联手瓜分整个欧洲,德国获取西欧和北欧,苏联侵占了东欧,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芬兰等6国全部或者部分领土,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公里,苏联称之为“东方战线”。
(二)波兰罗马尼亚强烈反对。随着二战的逼近,英法都意识到了形势的危险性,于是逼迫波兰政府接受苏联的“保护”。年8月19日,英法驻波兰的两位武官同波军总司令斯塔克维奇谈了3个小时,劝其接受苏方所提的“过境”要求,这位总司令在与波兰外长贝克协商后做出的回答是:承认英法“在莫斯科的代表团可以随机应变,如果未对波兰人提出任何问题的话”(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7)。8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发电报给英国驻苏联大使西兹,让他向贝克阐明三国谈判破裂的危害和对波兰带来的危险,使其能“同意苏联的建议”(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1-62)。8月21日,法国外长博内致电法国驻波兰大使诺埃尔,要他恳求波兰政府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这一拯救世界的 机会”,同时“强硬地提醒”波兰政府想一想法国为其提供的贷款、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并要“考虑如拒绝而引起的一切后果”([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吴昊、张彬译.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但直至8月20日,波军参谋长告诉英国驻华沙武官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同意苏军进入波兰”([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三)德国高价拉拢苏联。希特勒明白俄国人对领土非常贪婪,苏联因为十月革命失去了大片曾经侵占的东欧领土,斯大林一直想再次侵占。5月23日,德国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希特勒曾表示“不管多高的代价,都必须使俄国的中立实现”([英]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7月底,苏联故意散布消息,英法同意在莫斯科举行三国军事谈判,更加触动德国人不惜一切代价来争取苏联。德国对苏联许诺了优厚的条件,既保证其中立与安全,又愿意将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和东南欧按“两国完全满意的方式解决”。英法不愿意给苏联的东西,希特勒却给了它,这些东西无疑对苏联而言是有极大吸引力的(梁军.试论年的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8月23日,苏德双方终于在莫斯科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有效期为10年。前者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在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任何攻击;缔约国一方与第三国交战,另一方不得援助第三国(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Z].北京:法律出版社,:)。而后者则划分了苏德在东欧地区的各自势力范围。此后,苏联向德国大量出口石油、金属矿产、粮食等战争物资,而德国向苏联出口一些技术,直到苏德战争爆发。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四、苏英法谈判无疾而终具有必然性
到了谈判 ,苏英法并无实质分歧,英法为了与苏联达成同盟协议,准备故伎重演,再次像慕尼黑协定那样,牺牲弱小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核心利益,以拉拢强大的苏联抗德。可是,这次英法大阴谋失算了。波兰、罗马尼亚国力虽然不如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是欧洲第五强国),但是他们不愿效仿捷克斯洛伐克公开承认大国非法协议,不愿任人宰割,不愿任人摆布,而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拒绝英法的荒谬建议。苏联的底线是苏军“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这与波兰和罗马尼亚追求主权和领土完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苏英法无法缔约。实际上,波兰和罗马尼亚拒绝苏军“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具有历史必然性。
从波苏、罗苏两国历史恩怨看,波兰不可能接受苏军“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上,波兰一路走来,最为坎坷。这个东欧地区并不算小也不算弱的国家,却在近现代史上多次被所瓜分,成了周边大国争夺的一块肥肉。18世纪中后期,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导致波兰最终亡国。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俄罗斯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 6万多平方公里。长期以来,俄罗斯是波兰最凶狠的侵略者。一战后,在英法美等国支持下,波兰艰难复国。年,波苏战争后最终达成《里加条约》,寇松线以东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被划入波兰,至此波兰基本恢复了过去失去的领土。波兰人眼里的俄罗斯,就如同中国人眼里的日本。如果中国周边有危机,日军提出自由进入中国领土帮助我们,只要是爱国的中国人都不可能允许。-年日俄战争期间,虽然清政府“允许”日军在东三省对俄国人开战,但是当时东三省并不在中国手里而在俄国人手里,如果日军提出自由进入中国关内抗击俄军,相信清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罗苏两国也有长期的领土纠纷,年罗马尼亚人生活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被俄国人侵占,直到年罗马尼亚才收回南比萨拉比亚地区。
从俄国噬土如命的历史看,波兰、罗马尼亚不可能接受“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俄罗斯年多年,领土就扩张了多倍,如果追溯到年莫斯科大公国,领土更是扩张了4万多倍。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公国领土 时大约5万平方公里。年,俄罗斯全盛时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年卖给美国),国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俄国人对土地的追求永无止境,先后吞并了周边很多国家,俄国人的胃口永远填不饱。俄罗斯侵略时,不仅用军事手段,善用计谋使诈获取领土,比如外东北很多领土就这样丢失的。如果苏军“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苏军很可能兵不血刃就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年,深绿正式领土,淡绿势力范围假途灭虢(guó)并非杞人忧天。著名兵书《三十六计》将它立为一计。公元前年,晋国向虞国假道攻打虢国,几个月后晋军灭虢国后,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即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公元年,为抵御张鲁入侵,刘璋想请同族的刘备穿过西蜀去前线帮忙,刘备借此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的势力渗入益州,兵不血刃夺占西蜀。公元年,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袭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独立王国。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对波兰和罗马尼亚来说非常危险。后来,苏联与德国瓜分东欧,侵占了东欧6个国家大片领土,更是充分说明了苏联很可能另有所图。实际上,苏联自己在危机时刻,也不会同意别国这样做,例如苏德战争最困难时期,苏联从来不允许西方国家“自由通过苏联领土”,绝不允许美英在自己的领土上对德作战。
“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并非苏联缔约的必要条件。苏军不进入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也可以支持抗击德国大业。二战前苏联是欧洲第一工业大国,苏联坦克数量高达1万辆,高居世界第一,如果苏联有诚意,可以送波兰和罗马尼亚几千辆坦克,可以派员培训两国军队,可以输送大量战争物资。抗美援朝期间,苏联向中国出售军火、培训 、提供空中支援,苏联除了派出空军外,没有派出任何地面部队参战,但是 最终恢复了 。援越抗法、抗美战争期间,中国向越南免费提供了军火、粮食、车辆等亿美元战争物资,越军最终将法军、美军彻底赶出了越南。
波兰和罗马尼亚拒绝“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更明智。如果接受这一条件,相当于引狼入室,一旦苏军要侵略,波兰和罗马尼亚根本无法反侵略,亡国可能性非常大,是否亡国全在苏联一念之间。如果拒绝这一条件,波兰和罗马尼亚还可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遇到侵略还可以拼死抵抗,命运还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另外还有西方国家帮助,资源匮乏的德国不一定敢于打仗(之前德国吞并他国都没有打仗),究竟鹿死谁手还不好说。权衡利弊,拒绝“自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更合理。
苏联曾经用过假途灭虢计谋。年8月20日深夜,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机场值班员接到苏联运输机呼救,称该机发生机械故障,请求在机场降落。按国际惯例,遇到飞机发生机械故障,附近机场应允许它降落,何况还是苏联“老大哥”的飞机,值班人员很快应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架刚刚降落的苏联运输机里突然冲出多名荷枪实弹的士兵,迅速占领了机场的要害部位。随后,苏联的一个空降师在布拉格机场着陆。同时,苏联地面部队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推进,22个小时之后,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被攻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