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耻辱一战,人数占优2个精锐师被打残
赫鲁晓夫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苏芬战争又被称为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从年11月开始,一直打到年3月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强大的苏联投入了大量兵力,却打得非常艰难,最终只能算是惨胜。
01悬殊的力量对比
苏芬战争之前,苏联在年的国土面积已经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1.6亿。当时的苏联拥有万军队,作战飞机2万架,坦克2.4万辆,汽车27万辆(不含82万辆民用汽车)。
而芬兰全国总人口只有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即使全国总动员,战争前夕,芬兰陆军也仅仅扩充到12.7万人,就算加上30万的预备役,在苏联面前还是不够看。毫无疑问,对于芬兰而言,苏联就是一个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当11月30日,45万苏联军队攻入芬兰,全所有人都认为芬兰会迎来一场干净利落的惨败。
斯大林甚至认为芬兰最多抵抗2周,而赫鲁晓夫更认为“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但是现实却狠狠打了苏联人的脸,其中苏奥木萨尔米之战堪称苏军的奇耻大辱,苏军2个精锐师被弱小的芬兰军队打残。
师的末日
苏奥木萨尔米地区位于芬兰拉多加湖以北,这里是苏军第9集团军第步兵师和第44步兵师的进攻方向。而最终这两个步兵师也在这一地区损失惨重。
苏军师兵分别两路,其中一路从北面发起进攻,以山地步兵81团(为了作战临时划入师)为主攻,步兵团为预备队;东面则由步兵团沿着拉特路发起进攻。
一开始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芬兰军队在这里只有2个营根本无法抵挡第81山地步兵团的进攻。12月9日,苏军已经夺取了苏奥木萨尔米。
随后81团继续进攻尼斯卡塞尔凯南岸,但在这里遭到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81团苦战良久,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第团却没有跟上来,他们没能及时支援第81团。
另一方面,连日以来的严寒天气和恶劣的交通严重地威胁了苏军的后勤补给线。缺乏燃油,使得苏军的坦克和火炮难以发挥作用。
这场战斗最终演变成了双方步兵之间的决斗,原本芬兰在重武器上存在的差距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
而苏联人的对面是芬兰上校西拉斯武奥和他的第9步兵师。
西拉斯武奥拟定了一个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作战计划——他打算凭借现有兵力,利用地形,分割苏军两个师(正在赶来的44步兵师),并将其各个击破。
西拉斯武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步兵师。
芬兰第15独立营首先对苏军81团发起佯攻,防止他们前出增援;另一部分芬军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在拉特公路上迟滞44师的增援。芬兰主力则包围了苏奥木萨尔米村的苏军团。
重武器没有运抵前线,苏军火力上的优势无法得以发挥。而芬兰军队在局部上形成了对苏军的兵力优势。
芬兰军队对团的围攻一开始并没奏效,西拉斯武奥见状没有拘泥于原定计划。他迅速调整兵力,对苏军负责运输线警戒的团和81团发动猛攻。
81团在之前的战斗中有所损失,没有补充的情况下,面对芬兰军队的猛攻终于崩溃。81团残部逃回师指挥部附近,师师长见状大为震惊,他认为战局已经很难翻盘,在征得上级的同意之后,带着团和81团残部,在飞机的掩护之下撤退了。
但是苏军团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负责运输线的保卫,分散在公路运输线上。
面对芬兰军队的进攻,团无法有效集结,部队的指挥体系说瘫痪了,大部分士兵甚至不知道要撤退。团已经被芬兰第9步兵师包围,并且缺少补给。团团长放弃了对部队的指挥,带着团指挥部拼了老命地逃回了后方。
而团大部分士兵就这样被抛弃在芬兰的极地之中,团的士兵们在冰天雪地里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逃命,很多人被芬兰军队击杀,而很多伤员则被活活冻死。团的团长和政委后来被逮捕,当着团幸存士兵的面被枪决。
师也完了
西拉斯武奥的下一个目标是苏军第44师和师的另一部。
在苏奥木萨尔米,苏军师主力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的时候,苏第44步兵师和师的一部(以下简称44师)正在试图向师增援。
第44师增援必须经过拉特路。
而拉特路是一条狭窄的公路,坦克只能一辆辆地依次通过。而芬兰的冬天大雪纷飞,道路两侧是厚达30-50cm的积雪。44师又缺少雪地装备,通行效率可想而知。
行军慢就算了,44师不得不形成了一字长蛇阵,沿着拉特路蜿蜒长达30公里。
这样的队形,一旦敌人在多个地方同时发起攻击,很容易首尾不能兼顾,方寸大乱。
很遗憾,芬兰军队就是采用了这一手。
西拉斯武奥指挥第9步兵师,充分发挥熟悉地形和雪地作战的特点,分成多股小部队,在不同地段向苏军发起进攻。
在恶劣的风雪天气下,芬兰军队将44师切割成数段,苏联人的坦克火炮堆积在公路上进退两难,难以互相呼应。芬兰人神出鬼没的打击之下,精锐的44师死伤多人。当时苏军步兵师满编多,一战直接打掉了一半。而芬兰军队损伤不过多人,交换比惊人。
这场战斗苏军完败,芬兰军队缴获苏联大量武器装备,包括数十辆坦克、70门野战炮、辆卡车、近挺机枪、支步枪以及非常珍贵的通信设备和药品。第44师师长维诺格拉多夫乘坐一辆坦克逃回国后被处以极刑。
04苏联惨胜的原因
历时3个多月的苏芬战争以苏联最终获胜告终,但是苏联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吃尽苦头。苏奥木萨尔米之战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军队阵亡、失踪人员高达11万人,另有18万人受伤、5.8万人患病以及五千多人被俘。
一位苏联红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而芬兰士兵则自豪地说“倒下一名芬兰士兵,要拿十个苏军的命来换”
回顾苏芬战争,强大的苏联惨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苏军盲目自大,作战准备不充分。
由于苏联的整体国力确实远强于芬兰,这导致了苏联军队过分乐观,战前准备不够充分。
苏芬战争开战前,参战的很多苏军是从其他地方抽调而来,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寒带作战训练。士兵大多来自伏尔加河流域等温暖地带,不适应或者说根本不具备在芬兰这个极地环境下作战的能力;
苏军指挥部不知是出于托大还是什么原因,对芬兰和其军队的侦查工作可以说近乎为0。后勤系统一开始没有为前线的士兵准备足够的防寒装备,坦克等武器装备的涂装还是绿色的,士兵的军服则是卡其色和褐色,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显得十分醒目,成立芬兰人的活靶子。
2、指挥失当,协调不灵
苏芬战争之前,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军队也没有幸免,大批优秀的指挥官被清除出军队。有资料显示,接替指挥任务的苏军军官有四分之三入职时间没超过一年,缺乏足够指挥经验。
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苏军战术的呆板和僵化,比如在面对芬兰军队坚固的堡垒,苏军往往发起“集群冲锋”。苏军的步兵、坦克、工兵等兵种之间的配合完全没有,往往都是一拥而上,结果可想而知。
各部队之间协同不足,不止一次出现苏军占据人数的优势,反而被兵力劣势的芬兰人各个击破、分割包围,损失巨大。
但是苏芬战争对于苏联也有积极的一面,一方面苏联还是获得了5万多平方公里的芬兰土地,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安全条件;另一方面,苏芬战争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让苏军意识到必须加快改革,重新启用有能力的军官,加强军队现代化,快速改进出现的问题。
毕竟,对于苏联来说,更严重的威胁即将到来。
如果想更了解苏芬战争,我推荐《白色死亡》这本书。这本书从基层官兵的视角出发,呈现恶劣条件下战斗前线的真实情景。书中提供了大量珍贵照片,尽力还原苏芬两军交战时的影像。对于历史迷和军迷来说是一部优秀的书籍。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购买
一夫当两关,20岁新兵孤身打退敌人41次冲锋,歼敌,堪称兵王
,松山,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上真实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武汉会战有多惨?1个师团被歼,日军士兵说活着的人也快变成鬼
本月推荐3本电子书《潜规则》、《血酬定律》、《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