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就是中国的灶神灶王爷看圣诞老人
每年的圣诞前夕,洋人就会指派驯鹿,让它拉着雪橇载着老夫南下欧陆去当“散财童子”——给洋娃娃们送发礼物,搞布施大派送。可是,冬至北极非但极夜,而且极寒。寒夜摸黑路漫漫,天寒地冻的,莫非是想冻坏老夫吧。想想还是故在故乡好啊,在故乡,我哪会遭这个罪啊?在那里,只有家家户户送礼给我,哪有我送礼到千家万户的理啊!
在遥远的东方,我可是个“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大人物。谁不巴结着我啊?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我就要起身上天叙职,向玉帝报告人间户主的善恶情况。谁都希望我能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所以,在我动身之前,无论是官是民都忙着为我饯行。这顿饯行饭就叫作“祭灶”。
你问,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祭我的?这个,我记不大清了。翻书看看,好像是从东汉时期(公元25年至年)开始的吧。《后汉书阴丑传》的记载,当时,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早饮,见到我,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打这以后大家更认定我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了。
把我请到欧洲的是芬兰人。芬兰人是欧洲有着黄种人血统的两大族群之一。所以,洋人都以为我是芬兰人,说我的故乡在北欧芬兰的拉普兰。
在公元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虽然,后来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无法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假期,各地教会则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内庆祝圣诞节。到了公元年,教会才最终把耶稣的生日定在12月25日。
为什么要定在12月25日呢?这与太阳神崇拜有关。洋历的12月22日或23日是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而在冬至过后,北极开始走出极夜,太阳重生了。这一天,就成为了太阳被神化、被拟人化后的生日。而与太阳神相关联的神祗就是火神和灶神。
有关圣诞老人的图像总有鹿影相随当然,仅只这些不足以说明圣诞就是祭灶,圣诞老人就是灶君灶王爷。那我们就接着再看看吧:你看,在洋历的24日晚,也就是平安夜,我登堂入室给洋娃娃送礼物,是从烟囱往里爬。中历二十四日夜,也就是祭灶日,我动身上天汇报工作时,不需要拐弯抹角的捷径当然是直指上苍的烟囱了。那个圣诞假期和我呆在天宫的时间只差两天,我在正月初四就先回到人间了。平安夜,洋大人们声称苹果、坚果、巧克力是我送给洋娃娃的礼物;祭灶日,祭礼之后,从灶台上撤下的灶糖灶饼和水果,很快就分发给了小孩子们。这个节日场景,看在洋人的眼中,就以为是我在送礼物给小朋友们呢。在西洋画中,我乘坐的是鹿拉雪橇;其他与我相关的画像中,也总是有鹿如影相随。而在东方,鹿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源远流长;从四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逐鹿中原开始,鹿就慢慢地成为了“利益”的代名词。鹿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动物之一,作为“吉祥物”,它的形象常常成为中国民间的画绣织编的图案。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鹿”都与“禄”谐音。“鹿”做为“禄”的形象代言人出现在主宰人间福禄的灶神身旁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我身上的一袭红袍,那个红色,不正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色彩元素吗?
红色最具中国特色的色彩元素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平安夜和祭灶日也有着不少不同的地方。比如,西方万圣节时,洋娃娃们就在玩“假面具”了。而在福州,外公外妈(婆)却要到祭灶前才会送“花面壳”给外孙、外孙女们。
或许你还会问,哪圣诞树呢?祭灶时总没有这棵树吧?平安夜的“圣诞树”和蜡烛,最初的本意不为别的,只是祈望冬日的太阳能早早升起。其实,中国也有这棵树呀,只是这时没有“摆出来”罢了。它在中国人的心中,名字“扶桑树”,是太阳的家。在东方的古老传说中,太阳一共有十个。但是,这棵树上总是只有九只鸟。为什么?因为,天亮时,总有一只太阳鸟己经飞离了家,去上班了呀。你若不相信,可以到“三星堆”去看看,看看那棵青铜树,数一数树上的青铜鸟是不是一共只有九只。
祈望冬日的太阳早早升起的蜡烛和圣诞树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