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走冬奥冬奥赛场上的雪,有人欢喜有人

白癜风治愈 http://m.39.net/pf/a_4603724.html

图、文/羊城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苏荇

作为南方人,对冰雪有着天然的憧憬,来到崇礼的第一天,看到天气板上的“明天暴雪”“零下10度到零下25度”,非但不紧张,还有点小期待。

南方人追雪,没什么功利目的,能待在冰天雪地里,就很欢喜。三年前到芬兰追极光,深夜在结冰的小河边枯坐三四个小时,什么也没瞧见,回旅社时也没感到失落。

早上被扫雪车吵醒,拉开窗帘,外面早已银装素裹。出发前往云顶滑雪公园看谷爱凌的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原本10时开始的比赛,因为大雪推迟到第二天进行。听到消息记者纷纷跑出媒体中心做现场报道。

推开媒体间,门外摆放两个大架子,上面搁了几块记者存放的雪板,再往外走,两名外国记者踩着雪板,背着摄影器材,很潇洒地从山上滑下来。问了问才知道,采访雪上赛事,雪板是很多媒体人的必备工具。技多不压身,看来掌握多一门技术很重要!

采访雪上比赛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赛事出发点大多在高山上,事前的准备功夫很重要。摄影部媒体经理告诉我,从媒体中心前往比赛出发点,需要走一条坡度在30-40度的雪坡,走路大概半小时,越往上爬积雪越厚,有些地方是粉雪,一脚踩下去就陷进去了,有些地方因为温度太低,结冰后还会打滑,背着二十多斤的摄影器材,没有提前准备的冰爪根本爬不上去。

来之前看到一个摄影记者发的视频,爬坡过程中相机跌落,看着它翻滚着往下掉,仿佛能听见那位记者内心绝望的哀嚎。

在媒体中心写完稿,摄影记者也陆陆续续下山,一名媒体同行脸色不太好,雪靴上有个洞,说是同行人没站稳,手指那么长的锋利冰爪一脚踩到了他的脚面上,幸好只是从脚趾之间穿过,没造成流血。正因为爬山艰辛,好不容易占好位置的摄影记者一般不会轻易离开“阵地”,遇到较长的赛事,有些记者还会提前准备纸尿裤。

听了那么多,我有点跃跃欲试,趁着没有赛事,场地空旷,与其他文字记者相约爬一次摄影记者走过的雪坡。媒体中心外工作人员忙着铲雪,之前压雪压出来的台阶重新被大雪埋没。向雪坡冲刺,跑了不到一分钟便已气喘吁吁,每一脚积雪都没过雪靴,只能中途放弃,深刻体会到摄影记者的不易。

事后冬奥组委表示,对于这种极端天气早已启动了应急预案,早上5时,张家口赛区就已组织了上千名工作人员清理赛道上的浮雪,但因为雪太大、太急,不能满足赛事能见度的要求,为确保运动员的安全,最终决定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延期举行。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梁劲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3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