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咖陈正祥浙江日报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陈正祥(—)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中国地理第一人”。早年曾在多个国家留学,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祖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任教近40年,年辞去教职,前往日本讲学,后移居意大利,主导国际地理学会的世界土地调查项目,主持编辑出版了五大卷《世界农业地图集》。陈正祥是位非常高产的学者,著作等身,一生绘图无数。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

回乡记

年3月23日,82岁的陈正祥先生偕夫人回到阔别55年的家乡乐清。

陈正祥是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多年来,他足迹踏遍五洲四海,但自从当年出国留学后一直没有回过乐清。当天,笔者跟随其温州家属陈次青、陈汉博等一行十多人到温州机场迎候。

领队者陈汉铎(陈正祥之弟,工程建筑专家)捧着一大簇艳丽的鲜花,十分引人注目。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才见到一位文质彬彬的耄耋老人偕夫人衣着朴素,步履蹒跚,相互扶持,各提着一大包书籍下了飞机。亲人们多年未曾相见,虽然有照片可以参照,但刚见面,双方一时还有点不确定。陈正祥的二妹、高级教师陈次青上前,试探地拉着老人的手犹豫询问:“先生,您贵姓?”“我姓陈,我是陈正祥。”兄妹俩相对凝视瞬间,不禁热泪滂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采访时获悉,陈老先生对少年时代的事物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家乡的小吃如猪脏面、麻糍、灯盏糕以及鱼生等,让他念念不忘。书香门第出身的陈正祥,是一位尊重传统文化礼仪的人。因为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他再三对照顾老妈妈的妹妹们表示愧疚,说自己离家多年回来太迟了。陈正祥的著作很多。从年起,他就用书纪念亲友,以表达自己对家乡人和事的思念之情,如《现代地理学之观念与方法》纪念祖母和外祖母,《台湾地志》纪念父亲等。陈先生临别赠送笔者的《中国土地利用》扉页上,赫然印有这样的文字——“谨以此书纪念母亲”,并附注释:

从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的《现代地理学之观念与方法》起,我的每一本书都用以纪念可尊敬的亲友。台北出版的《台湾地志》是纪念父亲的。在该书的“增订版自序”,我就说要用写作中的《中国地志》纪念母亲。当时母亲95岁,我祈求皇天保佑,让她活过一百岁。如此我可把《中国地理》补充得更完满,而此书则照原定计划纪念赵连芳教授。不幸翌年母亲便逝世了。《中国地理》规模远较《台湾地志》为大,因恐时间会迟延,故只好重新安排,改用此书纪念母亲。

陈先生还在笔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一句话:“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温州、乐清,非常高兴!”在家乡观光,一路上陈正祥脸上笑声不断,他夫人说很久没有见他这样开心了。陈正祥说,乐清的变化太大了,他感触很深。他还表示,如果可能,将来要回家乡度过晚年。雁荡山的独特风光让陈正祥印象深刻,他说,回香港后,将会把温州雁荡山介绍给世界各地的亲朋熟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雁荡山。

告别家乡时,他把自己的著作《西北考察记》《中国土地利用》题签、赠送给乐清市图书馆,以表示自己爱国爱乡的赤子之情。

作学问

陈正祥先生于年6月24日出生在乐清象阳四板桥村(今属柳市镇),先后就读于温州第一中学、杭州省立高中。他一直热爱乡土、热爱地理。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他刻苦钻研,学有专长,受到学院领导赞赏,毕业后留校任教。

此后他曾到祖国西南调研地貌,著述了《广西地理》。在西北调研后,又著《甘肃地理》《自然与人生》等书。年,抗战胜利后,他考取公费留学,进入澳洲悉尼大学研究院。后又分别到英国、日本、西德等国继续深造,并作广泛的考察调研。先后获日本国立东京大学以及英国、西德地理学博士学位。

陈正祥博士于年秋回到祖国宝岛台湾,担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创办敷明产业地理研究所。该所曾屡次被国际地理学会选为在东南亚的唯一代表机构。同时创建“国际研究中国之家”,团结了一批知名地理学者,致力于学术研究,陆续发表系列研究报告。

年因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而移居香港。他在台湾居住了十几年,对这个美丽的宝岛有特别感情。离别台湾时,他给台湾留下了三大卷中、英文版的《台湾地志》。这是一部重要的经典著述,影响深远。最近,此书在香港以精装本再版、发行,被台湾农学院前院长王益滔教授赞誉为“十分辉煌”。这不仅是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地志著作,而且从中还可以证实: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陈先生于年出版了《WorldAtlasofAgriculture》一书,因而驰名海内外。从年起,陈先生分别应邀出席了各种国际学术会议30多次,并先后在英、美、法、德、日、瑞典、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举办过多次学术讲座,先后在多个国际学术委员会担任委员。

陈先生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期间,还兼任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年,他应聘出任东京大学特级教授,还先后到日本筑波、广岛等地讲学,并兼任不少国际学术刊物的顾问或编委。年后几年里,在香港出版了16种新著。其中《中国文化教育地理》《中国地图集》《地录》《中国游记选注》《中国地名词典》皆为大型著作,为中国地理学作出卓著贡献。

他在香港出版的著作还有《中国经济区域》《中国地图学史》《香港经济社会地理图集》《台湾土地利用图集》《台湾地理图集》等等,都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好评。其中有关经济开发方面的论述,对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年夏季,陈先生应邀率团到祖国大陆考察,受到国家领导人及农业部等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当年7月6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介绍陈正祥专著《中国文化地理》一书的“书评”。他到大西北考察、调研,曾深入天山考察十多天。后来,他潜心乡著作了《中国土地利用》一书。该书共分《中国垒济结构》《自然条件的限制》《人满为患的影响》《种植业》等十二章。出版发行后被学术界称为“见解精辟,为一划时代的巨著”。全书大16开页,附加彩色图片页,共计页。这是学校图书馆、地理系学生、地理科教师必备的参考书。

此前,陈先生于年10月底,应安徽省有关领导邀请,率团考察了安徽省农业及巢湖污染治理问题。在安徽各地调研两周,撰写了《安徽农业考察报告》和《关于巢湖污染治理意见》,他的意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传佳话

南怀瑾先生生前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讲过些许老乡旧事。关于陈正祥教授的一件轶闻趣事,令笔者至今难忘。

陈正祥在台湾大学任教期间(-),自己在台大四号楼的研究室门口,挂上一块红漆写的木牌:“非学术性谈话,请限于三分钟。”当时的台大校长傅斯年曾和陈正祥商量,请他拿掉这块写字的木牌,他默然,不表示同意。后来有人趁他出外时,偷偷地把这块木牌摘掉。事后陈正祥竟然重新做一块更大些的木牌,还用钉子钉牢。有一次,傅斯年校长来访,进门时说:“老弟,我的谈话受不受这条限制?”陈正祥却淡然回答:“这,要看谈话内容的性质而定呀。”傅校长哭笑不得,心下却暗暗敬佩他。

后来有一次,傅斯年曾和林佛性(字林彬,著名法学专家,傅斯年的北大老同学)喝茶时,玩笑般地向他“告状”:“我与你的外甥陈正祥共事过,该先生学问蛮高,但脾气蛮丑。譬如……”林佛性久谙此闻,于是反唇相讥:“民国著名文人大多有傲骨,大多有个性。譬如您这位大教授,也常在蒋某(介石)面前翘二郎腿,抽烟斗烟,使领袖难堪。蒋某素忌烟酒,您是晓得的,但他却未曾给您穿小鞋呀!”在法学专家面前,傅斯年一下子从“原告”变成了“被告”,顿时破涕为笑,两相喷饭。这曾是台湾学术界广为笑谈、耐人寻味的一则佳话。

陈先生平生酷爱地理学术,殚精竭虑,刻苦钻研,惜时如金,分秒必争。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经常忙碌到翌日凌晨两三点钟才入睡。每年几乎只在春节休息一天。如此“只争朝夕”,不顾透支生命地鞠躬耕耘,呕心沥血,精耕细作,终于著作等身,誉驰寰宇。纪念陈正祥70岁诞辰时,据学生整理编写的《陈正祥教授著作目录》(-)介绍,有专书和专刊种以及论文篇,共计有著作至少种,其中以不同外文出版的书籍也有种。毫无疑义,陈正祥堪称全球地理学界的“著作冠军”。

陈正祥热爱家国,忧患众生,不仅是炎黄赤子的楷模,也是陈家后代的道德典范。在其《中国文化地理》的扉页上曾写下这般血泪淋漓的献辞:

谨以此书纪念伊人——

如果没有日本军国主义无端发动疯狂的侵华战争,她决不会病死在荒僻的深山;如果不是日本兵空前残酷的烧、杀、淫、掠,我不致于匆忙离开西子湖边逃难到了松坡林下;又如果不是日本帝国的战败投降,我绝少有机会到台湾进行长期的研究和调查。假如没有这一切,我可能有一个极美满的家,以及成群受良好教育的儿孙——汉文化的继承者。而现在呢?除了国际地理学界的虚名,我一无所有;所剩下的,唯有回忆、失望、惆怅和哀伤!

从这段感人肺腑、令人心灵震撼的纪念亡妻“献辞”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大学者爱国家、爱民族、爱亲人的忧患意识和缱绻情怀之一斑,并从此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民族、文化乃至家庭、亲人命运思索中的深情厚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