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打小国,一百二十万对战二十万,打下的
说到苏联,可能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它是如何的强大,领土面积广,人口数量多,军事实力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竟然被一个小国家进行暴打,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个小国家,就是人口仅仅只有三百七十万的芬兰。
一九一四年一战爆发,苏帝国统治也因十月革命的爆发而土崩瓦解,芬兰就抓住这次机会宣布独立。在一九一七年的时候,芬兰正式对外宣布独立。但苏怎么可能把已经到嘴的食物就这样吐出去,苏自然是第一个反对。可是在一九二零年的时候,苏一直在和波兰打仗,对芬根本无暇顾及,于是就采取谈判等措施来应付芬,双方经次谈判,但一直没谈拢。于是苏就想通过武力来解决此事。但考虑到德国与芬的关系非常要好,苏怕他们德芬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于是就在一九三九苏以炮击事件为由,正式对芬发起战争。
要知道当时苏军实力是非常的强大,其军人数量就多达五百万人,而芬全国总人数还不到百万,军人只有三万多,双方实力不言而喻。再者,若两国开战,苏能动用飞机二千三百架,而芬仅仅只有一百来架。军人数量和作战设备的差距可谓悬殊巨大。可就是这么一场悬殊巨大的战争,结果却是苏军损失惨重,最后两国以签订和平协议的解决方式结束了战争。
具体事件是这样的:在战争前期,苏和芬的实力确实悬殊,可是芬军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顽强抗战。因芬兰人善于打猎所以他们的军人大都枪法很好且能很快适应环境,在第一阶段,苏军的指挥人却没有想到这一点,直接选择人海战术对芬发起进攻,最后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战果,反而损失惨重。
第二阶段,苏高层及时更换上指挥官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重新对芬发起了进攻,终于攻破芬的第一道防线,可是第二道防线却怎么也攻不破。在第三阶段的时候,芬因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太长,后援装备空虚,已无力再战。在这个时候,英法及时伸出援手,可是谁知原本与它关系很好的德竟在背地与苏搞在了一起,苏德还达成协议,协议中有一条就是允许苏霸占芬,德竟在此时无耻威胁芬要是接受英法的援助,德也将派兵攻打芬。瑞典和挪威见到此种情况,也毅然决定不要英法援军经过他们的领土来支援芬,可英法到芬又必经瑞挪,芬绝望无比,只能选择和苏坐下来谈判,苏得到好处,两国才得以休战。(在这场冬季战役中,苏共投入兵力约一百二十万,芬投入兵力约二十万)。
谈判的结果就是芬失去大片土地,人口等等,对于芬来说,这些损失也算是非常巨大了(卡累利阿、维堡等地区)。可是谁又能想到,其实相比苏的损失,这点根本就不算什么,苏投入六倍的兵力,将近二十万的士兵阵亡,而他们从芬那里得来的土地也仅仅只够埋葬这些人的尸首。
苏对外宣布这场战争死亡人数不过五万,受伤人数不超过十六万,可是据赫鲁晓夫偷偷出版的书籍(赫鲁晓夫回忆录)记载,苏伤亡人数远远不止这么点,保守估计超七十万(阵亡二十万,伤兵五十万,而芬伤亡人数不过十万左右),就连参与这场战争的芬老兵也说,当年苏芬战争,芬以一抵十对苏呈现绝对性压制。
文/凡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