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键时刻斯大林选择朱可夫担负起保卫莫
为何关键时刻斯大林选择朱可夫担负起保卫莫斯科的重任?这要从朱可夫在苏德战争前夕和开战几个月直到莫斯科保卫战的表现说起。
苏德战争爆发前,两次战争的对比使朱可夫脱颖而出
朱可夫在哈勒欣河战争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时,朱可夫已经是苏军大将总参谋长了。
朱可夫被迅速提升有赖于朱可夫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年夏秋之际指挥的哈勒欣河战争(也就是诺门罕战争,它贯穿于二战开始的前后)中的杰出表现,所以在年朱可夫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衔,并任命为苏联最大军区基辅司令员。
哈勒欣河战争胜利的最大意义在于使日本军国主义者犹豫不定的北进还是南进计划最终尘埃落定:日本军部认为有着高度机械化装备的苏军,日本目前还不是对手,遂决定实行南进计划;这对以后苏德战争中,斯大林得到日本不会趁机进攻苏联的情报,抽调远东二十多个师的生力军支援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有着重大作用。
而在同一年年年11月0日开始的苏芬战争却和哈勒欣河战争的结局大相径庭。
苏芬战争,苏联前后动用一百多万军队却被只有十几万的芬兰军队打得疲于奔命,最后以伤亡几十万人的代价换来惨胜。
“没有对比就没伤害”,两场战争只相隔几个月。虽然战争规模苏芬战争要比哈勒欣河战争大,但是兵力比例,苏芬战争是8:1,苏军人数占压倒优势,而哈勒欣河战争苏联和日本兵力是2:1弱,而且芬兰的武器完全比不上日军的军事装备,作战飞机只有几十架,坦克几乎没有。但是战争双方损失对比却让包括苏联在内世界各国很是震惊。
当时苏联副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说,苏芬战争是苏联的耻辱。希特勒也通过苏芬战争中认定苏军战斗力不堪一击。这也是希特勒德国敢于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
斯大林通过两场战争的对比知道了朱可夫军事指挥的才能,所以大力提拔使用他。这也为苏德战争爆发后,每到战争关键时刻斯大林总是想到朱可夫的原因。
斯大林幸运的朱可夫没有被“肃反”清洗掉
朱可夫是幸运的。苏联起于三十年代发起的残酷的军队“肃反”运动,使苏军五个元帅被清洗掉三个。仅剩下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两位元帅(这两位都是骑兵部队出身,而斯大林对骑兵有着偏爱);其中名师长被清洗掉名。集团军司令和军长比例更大。
当时朱可夫是红军骑兵第四师师长,不久又升为军长。第四师第一任师长就是当时的国防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长)没有被清洗的伏罗希洛夫元帅,所以朱可夫作为嫡系部队免于被清洗的厄运。
这些残存下来的高级军官: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瓦杜丁等在苏德战争中尤其在战争初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因为经过大清洗运动的苏军高级指挥官严重不足,只能迅速提拔中级指挥官补缺;由于他们缺乏大规模指挥军队的经验和才能,在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在德军强大的攻势下,表现得惊慌失措。正是以朱可夫为首的幸存下来的高级军官们的存在,才稳住苏军崩溃的局面,逐渐打开了战争局面。
伏罗希洛夫元帅苏德战争爆发后朱可夫成了斯大林的救火队员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德军事先派出小股部队破坏了边境苏联军区的通信设备使得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不能传达到基层部队。前沿部队一片混乱,有的不得不密码发报:敌人向我们开火了,怎么办?
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斯大林迅速成立了包括朱可夫在内的国防委员会,并把遭受德国攻击的几个边境军区重新划分为西北方面军,西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
斯大林派朱可夫到西南方面军最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指挥部队。
朱可夫到了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后赶紧给留在统帅部的副总参谋长瓦杜丁打电话了解战争整个局势。得知现在还没有联系上西北方面军司令库兹涅佐夫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帕夫洛夫,并且瓦杜丁还告诉朱可夫,斯大林已经签署了第号命令,要求苏军进行反攻,粉碎主要方面的敌人,并向敌国国土挺进。
朱可夫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不满,因为目前还不知道德军在什么地方用了多少兵力进行突击,盲目反击只能雪上加霜。但是木已成舟朱可夫只能执行。
苏军几个方面军经过仓促的反攻,只有西南方面军在朱可夫组织策划下取得了一些战果,延缓了德军对基辅的进攻。但是西北、西面方面军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了。
情急之下斯大林给朱可夫打电话说,统帅部派往西方方面军的两个代表,库里克联系不上,沙波什尼科夫又病了。他不知道帕夫洛夫领导的西方方面军究竟怎么了。他迫切让朱可夫马上到莫斯科来商量对策。
这时的朱可夫已经扮演了斯大林救火队员的身份:那里能决定战争局势走向的战场吃紧就找朱可夫。
希特勒召开军事会议斯大林没有听从朱可夫建议导致基辅会战惨败
朱可夫来到莫斯科,斯大林满怀期待地说:请你考虑一下,在目前情况下还能做什么?说罢展开西方方面军的地图。
鉴于西方方面军几个集团军已被德军合围的困难局面。朱可夫也只能建议现存的5个集团军构筑新的防御地带,并且动用统帅部的预备队24、28集团军在后方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上建立梯形防御疲惫敌人,然后集中兵力进行反攻。
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的计划。
随着明斯克的陷落,精疲力尽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帕夫洛夫、参谋长和另外几位将军被召回莫斯科,经军事法庭审判被枪决。
国防委员铁木辛哥被任命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但是铁木辛哥也不能挽救苏军颓势。西方方面军主力被歼,苏军被俘0多万,但是德军也损失20多万,随着斯摩棱斯克被德军攻入,西线趋于平静。
年7月29日总参谋长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紧急情况。
朱可夫带着一张战略地图对斯大林说,现在其它战线没有大的动向,唯独中央方面军是最危险薄弱的地段,德军很有可能从西南方面军侧翼和后方实行突击合围基辅。最后朱可夫建议现在就把西南方面军撤过第聂伯河,放弃基辅。并且在西部马上组织力量反突击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
斯大林听罢非常震怒大声叫道:哪里还有什么反突击?真是胡说八道,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来!
倔强的朱可夫回应道:如果你认为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么还要他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并把我派到前线去,我在那里可能对祖国更好一些。
冷静下来后,斯大林宣布解除朱可夫总参谋长职务,重新任命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并且负责朱可夫刚提到的叶利尼亚反突击行动。此时朱可夫虽然还是最高统帅部的一员,但已不能参与苏军全局的军事战略策划了。
果然不出朱可夫的预料,9月19日,经过一个半月的基辅会战结束。苏军以被俘65万人,大量军事装备被德军缴获的代价惨败而告终。坚持死守基辅的赫鲁晓夫,在失陷半小时前和布琼尼、铁木辛哥乘飞机离开,差点当了俘虏。
铁木辛哥元帅朱可夫拯救列宁格勒
而与此同时8月中旬,朱可夫领导叶利尼亚突击部反击战中却取得了全歼德军5万人的战绩。这是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第一次取得胜利。虽然取得的战果和基辅会战的失利相比黯然失色,但也是开战三个多月以来苏军唯一的亮点。
与此同时伏罗希洛夫元帅领导的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吃紧。伏罗希洛夫元帅是朱可夫当连长时的国防人民委员,老资格的军队代表人物。
9月8日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伏罗希洛夫元帅已经绝望,他跑到前线希望被德国人打死。
关键时刻,斯大林又想起了朱可夫,任命朱可夫替换伏罗希洛夫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朱可夫上任后雷厉风行整顿部队士气和纪律,改组了方面军领导,撤掉了两个集团军司令的职务,枪毙了一批叛国和擅离职守的官兵。经过整顿方面军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到了9月底列宁格勒战线稳定下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直到年月苏军反攻才彻底结束了列宁格勒保卫战。
朱可夫元帅众望所归,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保卫莫斯科
年10月5日,在列宁格勒的朱可夫接到斯大林的你好,我的司令员!你到莫斯科来一趟吧!
原来9月0日德军发起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这是狂妄的希特勒以为奄奄一息的苏联好比一座岌岌可危的破房子,只要狠狠地再踹上一脚,它就会轰然倒塌!
斯大林也认识到德军投入万兵力和辆坦克、架飞机进攻莫斯科非同小可。而现在苏联军事力量还处于弱势地位。此次战役结果关系到苏联的存亡。
在此关键时刻,斯大林独具慧眼根据朱可夫在战争中的前后表现,决定把保卫莫斯科重任的的西方方面军交给朱可夫指挥。
事实证明斯大林选择是正确的。朱可夫不辱使命成功指挥了苏德战争转折点的莫斯科保卫战。至此苏联在战争中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直到胜利,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阅兵后的苏联红军直接开赴莫斯科前线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