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再扩乌克兰之后,没有人想独自面对俄罗

随着5月18日,芬兰和瑞典同日递交加入北约申请,俄罗斯维持百年的北境边防局势将被彻底改变。

这也是这两个北欧国家近百年来最大的外交站位变化,芬兰的中立政策在年正式落地并且维持了整个冷战时代,而瑞典的中立政策,至年已经维持了超过年。尽管芬兰首相在今年1月已经暗示过将考虑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直到今年3月,瑞典都仍然对北约选项保持谨慎。仅四十余天以后,两国已经完成了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内流程。

瑞典和芬兰的加入,将意味着俄罗斯的所有北方邻国完全成为北约成员国,也即俄罗斯突然多出了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与北约之间的共同边境线,这样一来,除已经与俄撕破脸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以及正在逐渐丧失独立性的白俄罗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曾经的“缓冲地带”将再也不复存在,从挪威、芬兰到波罗的海三国,都成为东扩后的北约的东部最前沿。

俄罗斯西部边境当前形势/Economist

但在乌克兰战事不利的大背景下,过去两个多月里对芬兰瑞典频放狠话的俄罗斯正在迅速调整自己的表态口径,尽管俄外交部仍在斟酌用词,警告芬兰和瑞典可能有“长期后果”,总统普京已经在5月16日的表态中表示,芬兰瑞典的北约成员国资格并不一定会对俄罗斯构成安全威胁,这意味着俄罗斯甚至有可能直接接受这一突然的地缘变动,而不再试图采取什么激进措施来阻止它。

当然,直到目前,俄罗斯的反应尚未真正明朗,而北约是否将迅速接纳芬兰和瑞典,也尚未成为定局,在局势如此瞬息万变的当下,发生任何突然的变化都仍然可能。

被放弃的中立政策

“中立国”概念在过去几百年的国际政治实践中一直在发生变化,19世纪以后,宣布对特定冲突保持中立,或宣布在任何情况下维持永久中立,成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选择:中立既意味着在可能的冲突中两不相帮,也意味着放弃或部分放弃与其他国家结盟、增强本国国防和武装力量的权利,而以国际法中的中立法原则作为自己的权利义务标准。尽管不同国家对于中立的内涵解读有所不同,但一部分国家的中立是以解散军队、禁止从事军事活动、自我非军事化为前提的,例如哥斯达黎加和列支敦士登,还有一部分则是特定历史政治条件的产物,奥地利的军事中立政策维持至今,因为这是二战后盟军撤离奥地利并恢复其独立国家地位的谈判前提。

瑞典和芬兰此前都是长期持中立立场的国家,这一点在冷战年代它们始终拒绝加入北约体现得尤为明显:自年北约成立时起,西欧和北美各国就将其视为对抗苏联及其盟国军事力量的集体安全手段,但芬兰和瑞典始终拒绝加入其中,这一立场一直维持到冷战结束也没有改变。

瑞典的中立政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卷入拿破仑战争的瑞典在-年的芬兰战争中失去了本国几乎三分之一的领土,这在年促成了一场瑞典国内政变,新的政府废黜了国王的实权,并由此树立了对外中立政策的传统。

-年的芬兰战争/WIkipedia

拿破仑战争也的确成为了瑞典至今为止参与过的最后一场战争,一战中政府态度的短暂动摇迅速引发了内阁换届并巩固了对外中立政策,二战中它一直保持着摇摇欲坠的中立状态,尽管这一中立地位的真实性饱受质疑,冷战中它也继续拒绝加入北约,尽管它与北约一直维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年,瑞典加入欧盟,在严格意义上这意味着已经在官方层面放弃了中立政策,但瑞典依然严格遵守着军事上的中立原则,远离地区冲突——直到本次俄乌战争爆发为止。

而在芬兰,它的中立历史比瑞典更加晚近,也更加惨烈:芬兰的中立立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惨烈的苏芬战争的直接结果。这个北欧国家在年被战败的瑞典宣布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又在年从俄罗斯帝国宣布独立,年,苏芬战争爆发,斯大林没有想到,领土和人口极为有限的小小邻国芬兰在自己的国土上给苏军造成了巨大麻烦。尽管最终限于武器和兵力耗尽、而国际援助几乎不存在等等客观条件,芬兰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大约10%的领土,但这场使苏军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惨烈战争也使得苏联打消了吞并芬兰的念头。芬兰的中立地位因此成为谈判的前提和基础,年,在二战结束后三年,芬兰与苏联正式签订协议,芬兰也因此进入了其保持严格中立的时代——尽管为了换取苏联的安全承诺,它放弃了一部分本国主权。

而如今,这一切都可能即将划上句号。

维持中立,需要什么条件?

“中立国”听上去很美好,但事实上并非一个能凭借主观愿望实现的乌托邦理想:瑞典与芬兰,乃至于其他北欧国家,对这一点有极为深刻的历史理解,前地区霸主瑞典在二战前夕曾孜孜不倦地试图建立一个中立国家联盟,以确保自身的安全,芬兰也参与了这一地缘政治构想的搭建。但最终,在二战的浪潮之中,这个中立国家俱乐部只有瑞典侥幸避免了遭到攻击,其他的成员如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战火。

瑞典的例外也并非瑞典政治家有什么高明手腕,而仅仅是运气好而已——尽管名为中立,但瑞典在二战期间一直在向纳粹德国出口铁矿以供其军工产业生产,这让它在盟军方面的形象十分可疑。年4月,为了截断瑞典铁矿向德国出口的运输线,盟军发动了威尔弗雷德行动和其代替品挪威战役,但这场战役没能实现其目标,从而再一次给了瑞典继续保有其中立姿态,而没有卷入战争的机会。

如果希特勒对欧洲的统治能够维持得更久一点,如果二战比如今现实中更长,纳粹德国不可能允许瑞典在其欧洲版图中维持它的“中立”梦想,盟军也迟早会选择进攻瑞典本土以争取战争主动权,鹿死谁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对于芬兰,这个十九世纪以前一直属于瑞典领土,直到年才从俄罗斯帝国宣布独立的年轻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试图自我宣称中立,但这并未阻止苏联在年发动战争。在付出了几乎全部青壮年的惨烈代价之后,芬兰为自己保住了独立地位,但也在年开始寻求中立于周边大国纷争,并努力安抚苏联,这首先表现在年初芬兰拒绝了马歇尔计划,此后也主动将自己排除在对于组建北约的讨论之外。

年底的第一次苏芬战争/Wikipedia

可以说,芬兰的中立是被战争和对下一次战争的恐惧所强加的,但赫尔辛基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保持了相当完美的外交平衡。在这样的基础上,芬兰的中立地位逐渐获得其他国家承认,芬兰的外交政策也逐渐转向以中立国身份促成更多国际交流和对话的“积极中立”。

当然,无论是对芬兰还是瑞典来说,这一切最重要的条件,都是相信主动的中立能够避免来自争霸中的大国的攻击,年,芬兰总统凯科宁在一次演讲中说,芬兰“只有在维护欧洲和平的条件下才能保持中立”。

二战以后,瑞典和芬兰都坚持了自己的中立政策,与此同时,也致力于扩大中立地区范围以增加自身的安全系数。但事实上,类似的努力一直以失败告终,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中立本就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年,在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四国之间建立军事联盟的提议“斯堪的纳维亚防卫同盟”在谈判中宣告流产,挪威和丹麦随后加入北约;年,芬兰总统凯科宁提出了北欧无核武器区(NordicNWFZ)的概念,提议建立一个由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组成的区域,通过在这一区域拒绝核武器,来避免被争霸中的美苏拉上任何一方的战车。但由于各国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尤其是挪威和丹麦的北约成员国身份,直至目前,北欧无核武器区依然停留在提议。

而芬兰与瑞典自己,也在此后的漫长时间里逐渐偏移了最初政策立场,开始参与到欧洲的更广泛整合过程中。两国都于年加入欧盟,9年,瑞典同意与欧盟以及其他北欧国家签订相互防卫条约,年,受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事件影响,瑞典又恢复了有限征兵制。

今年2月24日以后,由于对俄罗斯的不可测性做出重新评估,两国都将北约问题再次提上日程,俄乌开战后几天,芬兰支持北约选项的民众已经超过七成,相对更远的瑞典支持这一提议的民众也超过了五成。

瑞典首相和芬兰总理都在评估局势时提到,当前形势的变化使得本国不再相信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保持中立来维持自身和平,“欧洲、瑞典和瑞典公众正生活在一个新的、危险的现实中。瑞典赖以建立安全的欧洲安全秩序正受到攻击,”瑞典首相安德森说,“我们社会民主党人认为,对于瑞典的安全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北约。”芬兰总理马琳则表示,“我们不能再相信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在俄罗斯旁边会有一个和平的未来。”

各有立场,但相互关联

毋庸置疑,瑞典与芬兰在对俄罗斯的威胁程度评估、以及对加入北约的必要性判断方面存在很大分歧,芬兰与俄罗斯共有公里边境线,而瑞典为零,芬兰上一次与俄罗斯的战争发生在斯大林时代,而瑞典已经要追溯到拿破仑。如果仅考虑俄罗斯,瑞典所能感受到的威胁要比芬兰小得多,这无疑是瑞典首相马格达莱娜·安德森(MagdalenaAndersson)直到3月仍然公开表示反对本国加入北约的最大政治基础,但问题在于,瑞典的核心利益恰恰是不能做被留下的“最后一个”。

欧洲政治地图/TRTWorld

如果不加入北约,瑞典的可选项更接近于与芬兰形成共同防卫联盟,或者更进一步,在北欧地区内谋求地区防卫同盟,但在芬兰表态“无论瑞典如何决定,都不影响我们加入北约”以后,瑞典的最优解已经被芬兰否决。

这也成了推动瑞典国内最终放行北约申请的主要原因:瑞典执政党、也是国内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过去几个月里曾多次表明他们反对加入北约,作为其对立面,四个中右翼政党在过去五年里一直支持北约选项,另一个民族主义政党瑞典民主党则表态称如果芬兰同意加入北约,那么他们也支持瑞典加入北约。而如今,除了加入北约,社会民主党也已无法拿出更多选项了——比起北约,瑞典更不想独自面对俄罗斯。

而在芬兰,这一决定并不需要如此之多的权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迅速动摇了芬兰支持中立政策的政治基础。

截至目前,北约现有成员国中只有土耳其声称自己会对芬兰和瑞典的加入投下反对票,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已经对外确认,北约做好了接纳两个北欧新成员的准备,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表态也更多被外界视为一种政治上的“开价”,目的更有可能仅是为了借机同北约以及芬兰瑞典两国谈判,以索取更多支持或优惠政策。

一旦芬兰和瑞典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将不得不面临被北约“半包围”的境地,除了与芬兰的漫长边境线,瑞典哥特兰岛也在应对俄罗斯部署在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军队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乌克兰不同,瑞典芬兰两国都拥有与北约高度接轨的现代化军事装备,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加入和俄罗斯的反应,将从根本上动摇俄罗斯一直以来所采用的,北约东扩“严重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的表述方式。

事已至此,如今更为重要的问题进入了现实层面:下一个关口将是这次北约东扩在现实中的落实程度,普京目前在修改其发言口径时暗示,俄罗斯不会对仅仅“加入北约”这一姿态做出反应,但前提是北约不能在两国部署军事设施。这与当前瑞典的态度不谋而合,斯德哥尔摩目前依然坚持,将不会同意北约在境内部署核导弹或建立军事基地,尽管芬兰同时表态称,赫尔辛基不会为加入北约设定什么前提条件。

预计北约将在很短时间内走完最新的扩容流程,到那时,北欧的中立政策将正式宣告终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