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对300万,丘吉尔芬兰在全世界眼

年11月26日,苏联策划了“曼尼拉炮击事件”找到了对芬兰开战的借口,并单方面撕毁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当芬兰正在积极地通过外交协商,调查事件真相的时候,苏联则正在苏芬边进行军事部署。

苏联红军越过苏芬边境

11月30日早上6点50分,苏联红军第7、第8、第9、第14四个集团军,21个师总兵力约45万人,其中门火炮、辆坦克和架飞机,沿苏芬边境向芬兰发起了全线进攻。

芬兰在芬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元帅的指挥下,紧急动员仅有的16万军队和由民防军、后备役组成的1.6万人,沿边境线展开,依托有利地形和防御工事,以游击战为主、阵地防御战为辅的方式,向来犯之敌展开了反击。

巡逻中的芬兰边防军

芬兰政府,一方面被迫反击苏联军队的入侵,另一方面则继续努力寻求外交途径,想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跟苏联的摩擦。而苏联,则对芬兰所做的外交努力不闻不问,继续使用武力进攻。

芬兰在外交努力无果的情况下,只得动员全国民众积极组织反抗力量。在长达三个多月的苏芬战争中,芬兰组织了近10万名民防队成员,此外,协助防空、救治伤员、洗衣做饭等后勤事务,由女性组成的“罗塔·斯法德”组织也有近10万人之巨。

堑壕里的芬兰守军

芬兰士兵无论在人数、装备以及军需物资上,跟苏联相比远不在一个级别。但是芬兰士兵大多训练有素且战法灵活,通过埋设地雷、制造陷阱、自制简易反坦克武器等方法,依托有利的地形加上顽强的战斗意志,跟苏联军队展开了浴血奋战。

反观苏联,战争的进程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战争之初苏联打着解放芬兰穷苦大众的旗号,依托庞大的军事力量的碾压,预计在最多两周之内便可占领芬兰全境结束战斗。

但是没想到,苏联军队进入芬兰之后,迎接他们的芬兰民众的夹道欢迎,而是芬兰全民的愤怒。苏联军队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攻击进度极度缓慢,原计划两周结束的战争,足足打了三个多月。

打游击的芬兰士兵

年3月5日,苏军集中优势兵力在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后,突破了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而此时的芬军也早已疲惫不堪,弹药物资也以消耗殆尽。3月12日,苏联接受芬兰的停火建议,并于中午11时签订了停战和约。

苏芬战争也被芬兰称之为“冬季战争”,此次战争历时三个月零十二天。以苏联先后投入总兵力99.8万人,伤、亡近32万人的代价,获得惨胜。芬兰方面,正规军、预备役、民防队、后勤人员,总参战人员共计约34.6万人,伤、亡近7万人的代价失败。

胜利后的苏联红军

苏芬战争时,苏联不仅是一个工业大国,而且有1.8亿人口,然而芬兰,不仅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且人口仅有多万。年1月20日,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通过广播用一句话点评了苏芬战争:“芬兰已在全世界眼前暴露了苏联红军的无能。”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小伙伴们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