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幸福,其实与财富没有必然联系正心正

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55037.html

文/牛新志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幸福,是一个十分美好而温暖、令人怦然心动的词语!

从遥远的古代到今天,乃至无穷的未来,从初涉人生的少年,到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直到耄耋的老年,谁不为它吸引,为它陶醉,为它困惑,为它兴奋和激励,为它终生奋斗,甚至不惜牺牲一切呢!

可以说,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课题。

1、幸福之歧路

由于种种原因,幸福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渐行渐远,令人追悔莫及。

由于拜金主义和崇尚财富,人们竭力拼搏、竞争乃至假冒伪劣、相互厮杀,不择手段地去赚钱或敛财,成为金钱的奴隶,为钱所累,为钱所毁,而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由于官本位和权力至上,人们投机钻营,拉帮结派,拉关系找后台,作践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成为权力的奴隶,而难有轻松安逸的生活;

由于享乐主义和末日心态,人们过度地消费和娱乐,各种刺激过后的疲惫不堪,无法根本解决内心的空虚和迷茫,“借酒浇愁愁更愁”;

由于追逐名利和成功,以及各种虚妄的目标,人们奔走忙碌,殚精竭虑,透支身体和生命,而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呵护,享受不到温馨和恬静。

在拜金主义、权力崇拜和享乐主义思潮影响下,许多人认为有钱有权有势才是成功,住别墅、坐宝马、穿金戴银才是幸福。

人们欲望膨胀,盲目攀比,比阔斗富。达不到这些就觉得不如意,很失败,很痛苦,甚至郁闷焦虑。

冷静地审视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的贪婪、妄想和膨胀的欲望,破坏了大自然的静谧和美好,腐蚀了人性的良善和真诚,为自己酿造出烦恼和不安的苦酒,给社会带来了混乱和危机。

正如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社会学家卡尔里夫金考察中国后所指出的那样:

“中国人活的太累了,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个词,成功和拼搏……我很奇怪,他们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

2、幸福之正道

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在经济在发展,财富在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许多人认为越有钱越富裕就越会幸福。

奇怪的是,人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幸福感在下降,这究竟是为何?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实,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所想的不同。

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

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过去几年里将注意力转到了有关幸福的研究,在他的研究中,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的必然联系。许多低收入和普通老百姓却比家财万贯、有钱有势的人更悠然更快乐。

这就说明了一点,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的人未必幸福,而有些布衣蔬食的人,却又乐在其中。

例如孔子称颂的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年底,耄耋之年的哲学家、关怀理论大师、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北京解释她个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时曾经说:

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与日落……

大哲学家尼采曾说:幸福所需的东西多么少,一支风笛的声音!

可见,幸福其实是很容易达到的,与财富关系不大。

在基本的生活条件具备后,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有——崇高的境界与信仰,包括拥有亲情、友情与爱情。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毗邻的小国不丹,人均国民所得仅1,美元,快乐指数却在全球排名第八,亚洲排名第一(年“世界快乐地图”研究结果),比人均所得41,美元的美国高出9名。

不丹原内政部长吉莫廷礼深有体会地说:“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不是生活在有高物质享受的地方,而是拥有丰富的精神与文化。”

他们秉承老国王辛格提出的“国家快乐力”发展方向,“坚持人文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不养军队,人民却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这里生态优美,没有重工业,没有烟囱,全国禁烟,空气清新宜人,花香稻香沁人心脾;这里不乱施肥,不砍伐树林,放弃开采山中矿石,森林覆盖率72%,26%的国土为国家公园,到处是如瑞士般的优美谷地,被誉为“森林之国”、“花卉之国”、“天然氧吧”。

人民致力追求的,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受更好的教育(不丹“国民幸福总值”包括教育、心理幸福感、健康、时间支配、文化多样性和恢复力、善治、社区活力、生态多样性和恢复力、生活水平等九大类,而GDP只占幸福总值的1/72)。从国王到富人,没有人炫耀财富,国王皇宫甚至比许多民宅小!

在山边路旁、房顶门前,随处可见五彩经幡随风飘动,给幸福国度平添了几分神秘。

同样,在全球国家幸福指数排名中多年位列前茅的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完善,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使得人们生活安逸舒适,文化富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社区富有活力,人们内心充满幸福感。

3、拨乱反正见光明

“家有良田千万顷,只食一日三餐;纵有广厦千万间,夜卧只占一尺宽。”

人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就可以了,奢求那么多干什么?何处是尽头?何时能满足?成为金钱的奴隶,权力的婢女,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

对物欲的无休止执着追求,使人迷失、异化了自我,有何幸福可言?

现代人似乎不重视内在的充实,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寻找幸福,因为方向错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归、一败涂地。

尽管很多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拥有巨大的财富,但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古人曰: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现在的中国人在物质方面极大的丰富,发达程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但是,所谓的成功与财富为你带来了幸福和安宁吗?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已经不能用基本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来解释了。

“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争奈天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小窗幽记》

对照一下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古人的感慨似乎就是针对后世而发的。

由于我们走得太快、太远,来不及欣赏人生旅途中的美景,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现在,人们更看重社会支援、清廉度和个人自由,这些其实远比财富重要。

著名哲学家罗素的幸福三要素许多人都知道:有爱的人,有喜欢的事做,有希望!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指出:“幸福是感到满意的愉快体验。”

在《真实幸福》一书中,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幸福生活的三种模式或三要素:快乐的生活(pleasantlife)、沉浸其中的生活(lifeofengagement)和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life)。

在年,塞利格曼教授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幸福生活的五要素或五个支柱(PERMA):

PositiveEmotion(积极情绪)

Engagement(沉浸其中,参与)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

Meaning(意义)

Ac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