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岛的雾凇从何而来萨满文化与满族之间有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下游的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著名。

因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里几乎天天有树挂,有时一连几天也不掉落。

这里树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天地白茫茫一片,犹如被尘世遗忘的仙境。

远处,一行白鹭划过丛林,留下静寥的天空。

雾凇岛是松花江的一座小岛,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乌拉街满族镇的韩屯、曾通屯等村落是雾凇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观赏和拍摄雾凇的最佳地。

雾凇岛的最佳观赏季节是每年12月下旬到次年2月底,每天最理想的雾凇拍摄时间为10:00-11:30之间

乌拉街满族镇(简称乌拉街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距吉林市北30公里。

乌拉街满族镇满族民俗风情浓郁,闻名省内外,其中满族文化、萨满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乌拉街满族镇是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据当地史籍记载,乌拉街古称洪泥罗城。

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生活在这里。

清代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这里留下过战迹、足迹、墨迹。

被清王朝封为本朝发祥之地,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

这里是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故乡,她的儿子就是带领满族入关定都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

也就是说,这里是多尔衮的姥姥家。

遥望天边海东青宽阔的翅膀,在松花江边饮尽一捧清澈的江水,抬头寻找映红先知萨满的火光。

在雾凇岛冰雪的世界里彷徨,倾听八色龙旗在长风中猎猎作响,

这里,是满族兴起的地方,这里,仍然保留着浓重的满族风俗。

满族祖先信仰萨满教。

萨满教是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信仰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

这种宗教没有庙宇和神祠、没有专职的教徒,信仰萨满教的各民族间所崇拜的神灵也不尽相同。

萨满教在这里的农村还有较完好保存。

萨满文化是以萨满信仰的宗教仪式为核心的文化,是北极圈远古文明的核心,是历史上起源最早、延续最久的原生态文化。

萨满信仰是以万物有灵的信仰为基础,以共祭多种神灵为其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

萨满,是人与神的中介者,也是氏族的精神文化代表。

萨满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集合体,几乎囊括了北方人类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医学、婚姻制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各方面的文化成就。

其代表内容有萨满歌谣、萨满舞蹈、萨满医药和萨满造型艺术  (  包括绘画、剪纸、刺绣、木皮木板绘刻、雕塑、面具、服饰、神帽、神鼓、图腾柱、神偶等  )  。

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的感觉?

你也可以认为就是传说中的著名东北跳大神……

当然,比跳大神有文化……

过去叫迷信,现在叫民族文化……

萨满是通古斯语,即巫的意思。

满族人烧香祭祖形式隆重,察玛就是烧香的神匠。

察玛穿上神衣,戴上神帽,扎上腰铃,手执抓鼓,一边唱满语神歌,一边打鼓,一边舞蹈,一边摆动腰铃,旁边的人打起萨拉器,随着神歌拍板应和,仪式严肃,场面热烈。

美国、芬兰等国家也派人来此做学术研究,年国际萨满教研究会在吉林市召开,与会学者专程到乌拉街研究。

萨满祭祀仪式可作为一种表演节目,供游客欣赏。

顺便说说这里的好吃的吧,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主要治疗馋和饿。

乌拉镇从传统的野味烧烤、满族火锅,到满汉全席、八大碗、三套碗、白肉血肠。

特色食品有萨其玛、粘豆包、馇子粥、小米粥、小米饭、煎饼、烤糕、玉米面馍、发糕、饺子、水团子、锅烙、米饭锅巴。

还有山野菜、水豆腐、甜粘玉米、西瓜、香瓜、农家水果、应季蔬菜、野生江鱼、特禽(飞龙、珍珠鸡、丝光鸡、无声鸭、鹌鹑)等美味佳肴。

好吃吧!

雾凇岛之所以出名,是这里的雾凇美且多。

原因很简单:上游水库放水造成巨大的温差。

水库底层水温几摄氏度甚至十几摄氏度,外面江面温度零下几十度。

热水一出来立即产生雾气,挂满枝头,随即向下游飘散。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啥时候水库预报放水了,就去看雾凇吧!

其实从吉林市沿松花江一线,到处都有雾凇!

很多事情,说穿了,很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