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与北欧国家的合作历程与特
前言
随着开放大门的打开,与我国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北欧国家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对外经贸交往并建立经贸合作机制的西方国家。特别是谷牧、耿飙先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对丹麦以及芬兰、瑞典、挪威、冰岛进行正式访问,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等分别访华,中国与北欧国家高层互访日趋频繁,有力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的建立。北欧国家是最早一批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是开放后对华经贸合作的先行者。四十年来,中国与北欧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年、—年、—年、年至今。
一、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历程
(一)—年:开放初期,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处于对外开放合作前沿,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与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分别签署政府间贸易协定以及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建立了双边混合委员会机制,并定期开展经贸领域交流与磋商。北欧国家还率先与中国开启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并成为较早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发达国家,推动了北欧先进技术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年,中国和瑞典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成为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投保协定。此后,中芬、中挪、中丹、中冰先后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政府贷款有力支持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集中供热、水处理、垃圾焚烧等节能环保项目以及林业造纸、农业食品、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双方合作的开展,促进了上述领域的贸易、技术和人员往来。北欧企业作为第一批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还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先锋。年,招商局和丹麦洋行各出资50%组建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深圳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年中瑞双方在无锡合资建立的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是两国间第一家合资企业。年和年,马士基、爱立信、诺基亚等北欧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首个办事处并逐步开展对华合作。
(二)—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在部分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北欧国家高层互访更趋频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年,中国与北欧五国双边贸易合计达91.52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9%。特别是在中国与北欧国家信息通讯产业间贸易拉动下,年和年中芬、中瑞双边贸易额先后突破亿美元。北欧企业对华投资和技术合作的步伐随之加快。
包括爱立信、沃尔沃、宜家、斯凯孚、诺基亚、通力、美卓、芬欧汇川、马士基、嘉士伯、丹佛斯、诺和诺德、海德鲁、挪威船级社、冰岛怡之航等北欧知名跨国公司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采购基地,不少北欧企业开始在华设立研发和培训中心。北欧国家在欧洲率先与我国开启自贸协定谈判,实现了我国自贸战略在欧洲的突破。年和年,冰岛和挪威相继在西欧国家中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分别与我国开启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年和年中冰和中挪先后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三)—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和北欧国家经贸合作保持稳定,双向投资更趋平衡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北欧国家经济普遍放缓,中国与北欧国家的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但中国企业在北欧地区开展并购投资也获得了难得机遇。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约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7%。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止跌回升,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中国企业对北欧投资逐渐增多,中国与北欧国家双向投资更趋平衡。年,吉利以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中全资收购“瑞典工业明珠”沃尔沃轿车公司,引发业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543.html